收取项目经费和企业赞助也是一些指数发布机构的生财之道。“那些接受资助的研究,很多都是先有了结论再找数据去证明,表达的是对资助方有利的观点,谁出钱就替谁说话。像房产商赞助的研究,得出的数据肯定是房价不高。这样的指数发布出来混淆视听,社会影响很坏。” 谢太峰说。
指数发布应采取硬约束
“我们看到的一些指数在指标设计和抽样上做得不科学,这与研究者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我国擅长统计分析的人才不多,而各种指数和调研报告却满天飞,很多是由根本不懂统计原理的人去做的。”张翼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指数制作是由专业机构和具有统计资质的人去完成的,做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和公信力都比较高。我国目前对于数据发布没有官方标准,学术共同体也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会出现滥发、乱发指数的现象。
周清杰认为,指数发布的成熟和科学化需要多方努力,包括发布机构的运作更加规范,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媒体更加理性,真正有自己的判断,不跟风、不炒作、不曲解;政府加大官方相关数据发布的范围,提升公信力。他还建议对指数发布采取一些“硬约束”,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制定一些规则,规范相关指数的发布;建立、健全相关行业协会和执业资格制度,提高行业门槛等。
链接
近期引发争议的数据指数
●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显示,去年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国家发改委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这比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0.4644)大幅提高。
●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美国为65%,英国为70%,日本为60%);中国家庭总净资产为69.1万亿美元,比美国家庭总净资产(57.1万亿美元)高出21%。
●中国科学院管理所完成的《世界与中国城市化之路》报告称,北京、上海、天津的和谐指数位居全国前三名,其中北京的和谐指数最高,为0.79,被称为“和谐城市”和“宜居”城市。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感觉幸福。(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