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中东、非洲等地承建了不少建筑工程,其特点是在工程竞标时以“低报价”(包括贿赂发包方)赢得承建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以“高于竞标价”来结算;或以“偷工减料”等明显违反合同的方式降低成本。《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以超低价格投标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
2010年,中国海外建设工程集团为了进入欧盟市场,以低报价方式在工程竞标中胜出,夺得了波兰A2高速公路的承建权。在招标谈判中,中海外的报价是13亿兹罗提,相当于波兰政府预算的52%,也就是每公里2600万兹罗提。波兰同行认为“世界上谁都不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修筑高速公路”。
最终,由于中海外不能按时支付波兰分包商货款和相关费用,分包商拒绝向工地运送建筑材料,导致工程从5月18日起不得不宣布停工。最后期限后,中方没有付款,事态升级。最后,波兰政府与中国公司解除合同,按合同要求中方赔偿7.41亿兹罗提(1.885亿欧元)。
说中国企业及产品缺乏诚信,中国自己恐怕也无颜否认。据中国商务部2011年8月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时所公布的相关信用数据,中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中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与之相比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 0.25%至0.5%。
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国公司涉嫌财务欺诈,几乎导致全军覆灭。自2004年开始,350多家中国企业相继利用美国反向收购方式(APO 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资性反向收购),在美国股市上推出“中国概念股”大肆圈钱。这些在美国借壳上市的公司几乎覆盖农业、食品、工程与化工等各行各业。但因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不透明,至2005年,其中有70多家企业在美国上市还不到一年,90%以上变成了垃圾股(股价在1美元以下),常常出现连续几天没有交易的惨淡景象。到2009年,有上百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终因其财务疑云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给予退市惩处。为这些公司承担审计的几家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也严重受损。(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