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盗车杀婴案判赔太少折射司法悖论

盗车杀婴案判赔太少折射悖论

2013-05-29 16:56:29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长春市中院依法对“偷车杀婴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周喜军犯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合并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民事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万元。

  不到2万元的赔偿确实太少,但却是依法判定的。新刑诉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仍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即依然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而本案的附带民事部分,只能是故意杀害婴儿部分应如何赔偿。

  对于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等犯罪,其赔偿物质损失的范围如何,法律未作细致规定。按最新司法解释,也仅限于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而本案中的婴儿乃当场被杀害,不存在医疗和残疾方面的费用,剩下的也就是丧葬费而已。

  当然,司法实践也有例外判决。2007年的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夫妇眼见13岁的女儿被公交车售票员掐死一案,附带民事部分即判了75万元的赔偿,其中含精神损害赔偿30万元。该案虽有“法外开恩”之嫌,但社会效果却非常之好。

  属于民事的《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被侵权人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可另一方面,刑事司法解释又明确,“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悖论,不构成犯罪的生命健康侵权,应给予精神赔偿,而造成更大精神损害、成立犯罪的生命健康侵权,反而不支持精神赔偿。

  盗车杀婴案判赔太少,让我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现行有些法律规定既背法理也背情理的一面。期待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刘昌松)

  • 相关阅读
  • 别让儿童节“变味” 让儿童节回归纯粹吧

      初升的太阳,为什么格外光芒万丈;带露的鲜花,为什么格外绚丽芬芳,因为这是属于儿童的节日——“六一”。这样的日子,本应天真快乐、烂漫无瑕,然而在某些地方,儿童节却在成人的世界里遭...

    时间:05-31
  • “女孩被铐”事件中的荒谬与教训

      日前,一则题为“贵州赫章县可乐乡书记粗暴执法,派出所长将13岁未成年人戴手铐游街示众”的帖子引爆网络。发帖者称,约两个月前,当地一名13岁的女孩因不慎倒水淋到乡政府车辆,而与该乡党委书记引发...

    时间:05-29
  • “乌龟王八”岂能算是正能量?

    南方都市报报道,日前,有网友发微博说,广西推出一项新举措,业绩考核排名靠后,部门就会被发给写着“王八奖”、“乌龟奖”等字样的锦旗,部门经理则被要求上班时间穿上印着“王八&...

    时间:05-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