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诗人,作家---秦豫
编者按:秦豫,一个商洛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秦豫,原名秦国鹏,陕西洛南人,一个视文学为生命,特立独行孤独的男人。他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灰色和黑色取代浓妆艳抹的绚丽,在文艺界大象无形,精心勾绘心中的那份执着与追求
秦豫和他的大山豪情
一直说给秦豫写一篇评论性的东西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动笔,今天看到秦豫在报刊杂志上发来的诗歌,看了看,颇有感觉,于是便起笔为其诗歌说上这么几句。秦豫是在西京城里上了几年学之后才回到商洛家乡的,受了高等教育再返乡的这类人群我是佩服的。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灵。在秦豫的诗歌中我可以读出秦豫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大山带给秦豫的那种仁者气度。很多时候我读秦豫的诗歌都能感受到他住在山里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自乐的心情。当然说到秦豫的文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诗歌中体现出的那种大山的豪情。和秦豫的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大山的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愁。作为一个80后的为文者秦豫是勤奋的,我常常有感于秦豫那种孜孜不倦的努力,说实话现在能够安静下来为文的已经为数不多了,特别是在文字上不断鞭策自己前行的文人更是少之又少。秦豫应该就是这个少数人中的一部分吧。当然秦豫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还需要历练不管是从文字的运用还是文字的深度都应该更深层次的去挖掘,这样秦豫肯定会成为一个佼佼者。
秦豫的诗歌具有田园性
最近我在写的另一篇文字中提到所谓的"小隐在山野,大隐在市朝"在当下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身处被经济主导地位封杀了城池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些真人了,相反的很多人早已选择了远归山林。在距离西京城不远的终南山中我就曾遇到过真正的隐士,作为现代隐士他们更多的是对现代城池中浮躁气息的愤慨。很多人在我面前提到过文人清高之类的话语,其实文人并不是清高,真正的文人所做的都是那些别人很难摆脱的东西。我认为社会之所以有文人存在是为了让大家净化心灵。而深处秦岭山中的秦豫虽说不是一个隐者却远离了城市的聒噪,于是文字中有了更多的干净淡雅素净,而辞藻也为文字增添了一定的田园色彩。当代的文字能够去除城市浮华和社会性浮躁是非常难得的。这一点我们从秦豫诗作《大地的母亲》中不难发现。月牙儿、田埂、麦苗、春雨等意向的运用使得文字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也烘托了文字要表达的春是大地的母亲这一主旨。是春唤醒了这一切田间所有的景象,又是这些景象告诉我们大地又在孕育新的生命了,于是春成了大地的母亲。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出来对美好的向往,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诗人脸上洋溢出来憨厚而又可爱的笑容。农人的思想这时成了作者的思想,农人的向往也成了诗人的向往,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一个能够返乡的高校学生,作者有着比生命更加深刻的生命认知。春吹生了大地,大地孕育了果实,在一首《大地的母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田园的表达上还有一首名为《山旮旯的绿》更为精彩。它的首句是这样写的:"夏日的正午,碰翻了山旮旯的瓶口:"。将山旮旯比作瓶子,这种独特的想象只有深处大山深处常常回望常常思索的人才能写得出来,我相信这是作者的直觉感受。碰翻这个瓶子之后,作者然后就描写他都看见了这个瓶子里边倒出来些什么东西。诗中表现出来的淡雅素净却只有身在秦岭上中生长的秦豫才能够觉察得到,才能够感受得到。现代诗歌特别是80后诗人中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寻找得出这样淳朴的文字,没有功名之争,没有利禄诱惑,很纯的文字表达。这首诗中对于秦岭山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描述相当的真切,给人的感觉更是惬意悠闲,可以说是现今生活中难得的悠然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