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金水
寇金水绘制的壁画
寇金水雕塑的神像
本网讯 (赵晓翔) 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没有正式拜过师,没有上过正规的艺术院校。但他凭借自己5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的对寺庙神像雕塑、壁画彩绘,农村箱、柜、床家具绘画的潜心研究、认真揣摩和勤奋练习,使自己步入艺术大道。他所雕塑的神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所绘画的花鸟虫鱼、河川大山、梅兰竹菊、仙鹤松柏,跃然壁上,气势恢宏。他曾参加河南省灵宝市小河祖师庙神像雕塑、壁画绘画的全国公开竞聘,在七省10余名竞聘选手中脱颖而出,所雕塑神像和绘制壁画受到灵宝市文化局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极力称赞。他就是洛南县石坡镇寇窑村的"草根"艺人寇金水。
如今,在河南省灵宝市的小河祖师庙、洛宁县的铁炉坪山神土地庙,商州区板桥的灵灵山寺庙,洛南县泛马岭娘娘庙、中条山七圣庙、李河关帝菩萨庙、金安沟口玉皇洞等寺庙中,存留有他雕塑的佛神像50余尊,壁画近百余幅,在洛南县石坡、寺耳等镇的农村早期的古柜、箱、床及墙壁上还保留着他绘画的作品。
"三巴掌"激发绘画热情
寇金水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洛南县石坡镇寇窑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的一生命运坎坷,离奇波折,饱受磨难。他一岁半丧父,母亲靠为人织布和饲养家畜,勉强度日。七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塬底初小上学,他是一个活泼好动、淘气顽皮的孩子。在校期间他经常逃学旷课、学习上很不上心。机遇来自上小学二年级时,他的第一位绘画启蒙老师---李耀中。在李老师的一次绘画课上,他和往常一样,做起了小动作,李老师发现后,狠狠的教训了他,并抽了他"三巴掌"。那时候老师还是吃派饭(学生家庭轮流管饭),李老师这天正好派到他家吃饭,李老师看到他家的状况,再加上看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便将他在校期间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事告诉了母亲。独身的母亲是个争气要强的人,更是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母亲宰掉家里唯一下蛋的母鸡,并拿出可以换取零用钱的鸡蛋,为老师做了顿丰盛的晚饭,并一再嘱托老师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儿子,教他学习绘画。李老师走后,母亲关上门窗,拿出棍子,狠狠地教训了他,任凭他哭爹喊娘和窗外的乡邻们如何劝阻,母亲却死死不开门,直到他答应母亲刻苦学习,认真学习绘画为止,母亲哭着将他抱入怀中。从此,年幼的他变了,变的勤奋踏实了,变的积极上进了,并从此对绘画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为他以后的艺术之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命运坎坷绘"人生"
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绘画,上学放学沿途的风景他记入脑中,晚上绘入画中,第二天再拿去请教老师,老师一点一滴的教给他绘画技法和技巧。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绘画技艺在飞速进步。转眼间,他步入了初中,随后又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洛南中学。在校期间,他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时刻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更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事业的执着追求。相反,在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更加有了他发挥的空间和学习的天堂。他认真听好每节美术课,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任何一次美术画展,为学校积极制作板报、墙报、游行宣传画板,同时还协助学校、县邮政局举办了多期连环画画展。他将绘画作为自己的唯一业余爱好,锲而不舍,从不言倦,刻苦钻研。他在广泛阅读学校仅存的各类绘画书集画刊外,还虚心向每一位绘画老师、画家请教。他认真观察揣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石一树,认真观其形,察其色,所观之物皆入画中。
高中期间,他品学兼优,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可正值高考之机,适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使他无法继续求学,被下放到农村务农。此时,他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老师-李福伸。
李福伸是当时洛南县文化馆书画大师,当得知寇金水的绘画功底和看到他的绘画作品时,决定召他到县文化馆学习。期间他认真踏实,刻苦钻研,得到李福伸老师的极力称赞,并对他所进行指导与点评。这对于他来说应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能从此会走上正规艺术之路。但是,由于当时村上缺少文化人,村上派人多次硬将他请回村上,当了一名普通的记账员,后又被抽调到卫东镇搞"三线"建设,一个月后民工团部领导发现了他这个"人才",决定任命他当会计,一干就是三年,三年后县人劳局从民工连招干,连部舍不得他这个人才,连部决定让其它人先去招干,将他们这些表现优秀的人员留到最后。等到第二次机会,终于同意让他走的时候,可是想不到的是正当他参加体检这天,中央突然下发了44号文件,停止从农民工中招干,于是他又回到了村上务农。第二年,凭着他的文化被招聘为当地庞沟初小当起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这次他一干就是24年,正在他要被转正的前一年,他又突发胃溃疡、高血压等重病,无法继续任教,只好回到家里养病,他再次与"干部"失之交臂。
"草根"艺人的艺术人生
在当民办教师期间,他从没有忘记自己对绘画的执着和追求,经常利用空闲时机练习揣摩绘画技巧。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绘画技术愈加精湛,常被乡邻请去塑造神像,油漆、画家具(在木质家具上作画)。由于当时的工资微薄,加上年迈的老母和3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经常利用节假日等闲暇之机,走村入户为乡邻油漆、画家具。30多年来,他走遍了洛南县石坡、陈耳、寺耳等镇的沟沟垴垴,山山岔岔。他的绘画技法日趋成熟,名声也越来越大,触类旁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请他为寺庙塑神像,也有不少的青年人拜他为师,他也乐意看到这种看来将要失传的手艺后继有人,后来有3个徒弟在当地也非常有名气。
2000年,河南省灵宝市斥资52万元修建了小河祖师庙,为了进一步提升和扩大神庙的效果,灵宝市文化局出资3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神像塑造师和壁画绘制师,先后有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10余名大师参加竞聘。在所有参赛中,其它艺人均出自于专业的名牌美术院校,而唯独只有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艺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凭借自己的高深技艺,赢得了灵宝市文化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最终决定由他进行前、中、后殿5尊神像雕塑。而壁画的绘制则由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另一师傅承担。他由于技术精湛,很快他完成了所有的雕塑工作,并顺利通过灵宝市文化局的验收,而绘制的壁画的师傅却无法通过验收,文化局决定将绘制的不合格的壁画铲掉由他重新绘制,他果然不负重望,出色的完成了了绘制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了领导的极力称赞。
此后,他的名声大振,先后在河南的洛宁县铁炉坪山神土地庙,商州区的板桥灵灵山寺庙,洛南县泛马岭娘娘庙、中条山七圣庙、李河关帝菩萨庙、金安沟口玉皇洞等寺庙中雕塑了佛神像50余尊,绘制壁画60多幅,在洛南县石坡、寺耳、陈耳、麻坪等镇的农村古柜、箱、床油画了不知其数的画。如今,年过6旬的他,依然勤奋不止,每天练习3小时以上,他说他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虽然现在家具上作画的人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是他仍然还希望有人能够继续传承这门技艺,不让他失传,不让他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