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核桃夫妻”的精彩人生

2011-09-26 08:49:25 来源:

鱼军焕和老伴及徒弟在自家核桃育苗基地

鱼军焕夫妇在他们家核桃育苗基地查看苗子生长情况

  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三十三年前,在原商县杨峪河公社,一对农村有志青年,因为共同的爱好,与核桃结缘,以核桃为媒,成就了一对患难夫妻。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考验,他们夫唱妇随,互帮互学,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商州大地,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倾尽全力发展核桃产业。夫妻俩带领的农民核桃嫁接专业技术服务队,跨地区、跨省进行核桃嫁接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足迹遍及甘肃、四川、湖北、河南、山西及我省渭南、安康、宝鸡和商洛各县区。使1300多名农村青年成为核桃嫁接育苗技术骨干人才,每年嫁接核桃60多万株,育苗36万株,年创造产值2100多万元,帮扶3万多农民依靠发展核桃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现在,夫妻二人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他们就是商州区杨峪河镇谢塬村农民、省市科协授予“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核桃专家鱼军焕、张巧民夫妇。

  核桃成就一对恩爱夫妻

  1952年1月,鱼军焕出生于原商县杨峪河公社谢塬大队一个贫农家庭,他家8口人,兄弟姐妹6个,靠父母在生产队上工维持生活。当时1个工日仅1毛多钱,鱼军焕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但他学习非常用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品学兼优,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商县中学读高中。在商中,一个偶然机会,他跟张伟民老师学上了林果,从那时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林果。回到家里,他大胆在自家的核桃树上学习嫁接,很快掌握了核桃嫁接技术。高中毕业,鱼军焕因为家庭贫困放弃了留校任教机会,回乡务农。

  1974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热潮中,杨峪河公社办起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谢塬大队推荐鱼军焕去学习林果,长沟大队推荐女青年张巧民也去学习林果,两个人在一个班上。鱼军焕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学啥会啥,被学校提为教师,教学林果。

  在杨峪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里,因为共同的爱好,鱼军焕和张巧民两人,以核桃为媒,悄悄相爱了。但当提及结婚时,巧民的父母因为鱼军焕家庭贫困,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当时,军焕弟兄五个挤在两间房里,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加之当时杨峪河人传言:“有女不嫁谢家塬,人多地少缺吃穿”。

  面对这个难题,鱼军焕和张巧民经过商量,将他们的婚事给公社一个领导说了,让公社领导去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公社领导听了,高兴地说:“你俩这是一件大好事嘛!现在提倡婚姻自主,军焕家穷又咋啦?现在大家都很穷,但缺少的就是要有你们立志改变贫困面貌的精神!巧民的父亲是长沟大队的支书哩嘛,觉悟不至于这么差吧!你们放心干好你们的工作,这事包在我身上了!”在公社领导的多次说服下,巧民的父亲终于答应了女儿的婚事。

  1978年冬天,在杨峪河谢塬村一个低矮的土木结构的小屋里,鱼军焕和张巧民二人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不久,军焕父母因子女多就将军焕一对小夫妻分了家,面对分到的一床被子和2斤苞谷,巧民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向开朗乐观的鱼军焕轻轻擦干了她的眼泪,坚定地对妻子说:“我能把你娶回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两人来到村头地里,亲手栽下了见证两人爱情的核桃树,他俩在核桃树下互相鼓劲,并立下誓言,一定要在林果方面刻苦钻研,在核桃上创业,不仅要改变自己贫困现状,也要让更多的乡亲们在他们的带动下走上富裕之路。

  “核桃夫妻”勤学苦练成为行家里手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杨峪河公社“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解散了,学校改为公社林场,鱼军焕进了林场。他在林场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林果专业知识。

  第二年,林场建起了水杂果、大山楂、苗圃3个基地,这一下,鱼军焕所学的林果知识和技术在基地建设中大显身手,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鱼军焕妻子先后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双儿女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快乐和希望。随着责任制承包到户,鱼军焕家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夫妇俩发展核桃产业的劲头更大了。

  1983年,西安植物园专家毛玲来林场搞林果栽培试验,鱼军焕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林果专业知识技术,他的林果技术大有长进。

  1985年,鱼军焕抓住生产责任制落实的机遇,承包了林场果园,建起了核桃育苗基地。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正当鱼军焕因基地缺资金和技术发愁时,西北林学院核桃专家高绍棠来林场考察,他与专家达成了校地合作协议,林学院提供资金6万元,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鱼军焕负责提供基地和嫁接人员,高绍棠做顾问。所培育苗木交林学院。为了培育好苗木,鱼军焕和妻子张巧民以场为家,一心扑在苗木培育上。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夫妇俩培育的3万株优质苗木顺利交付给林学院作栽培试验。

  鱼军焕夫妇一直潜心对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进行研究。为此,他到山东省东坪县考察核桃栽植,先后从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引进辽核、陕核、中林、香菱等16个优良品种进行实验,挑选出抗晚霜性能强、适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并能连续挂果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随后,他们招收60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举办核桃高接换优技术培训班。

  鱼军焕夫妇的核桃技术培训与农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他的培训大多数就办在田间地头。

  在他们家的果园里,鱼军焕亲手摘下幼树所结的果子,说:“为了让树势长大,必须把早期结的果子摘掉,等树长到三四年后就到了产果期,这时候让树挂果才不会伤树,以后结的果子会越来越多。”在教农民学习核桃育苗中,鱼军焕手里拿着几个核桃示范着说:“育苗的关键是把握好下核桃种子的深度,一般情况下,深度最厚不要超过三个核桃一摞这么厚,最薄不要低于一个半核桃这么薄,太厚了核桃出不了苗,太薄了核桃种子在冬天会被冻死。”他的培训易学易记,农民很容易接受。

  在大树高结换优中,他将木匠用的刨子刃进行改良,就变成了削接茬的工具,用刨子刃削核桃接茬又快又好,深受农民欢迎。鱼军焕还参加了中国农函大林果专业的学习,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先后被商州区委区政府授予“造林绿化能手”、“经济林栽植能手”,1991年被省科协授予“陕西省农民技术员”、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领导小组评定为“农民技术员职称”,2008年6月被市科协和市农民职称评定领导小组评为核桃高接换优“农民技术员”。

  热情帮扶困难乡亲

  鱼军焕夫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承包了林场,干起核桃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家依靠核桃产业脱了贫,致了富。一双儿女上了大学,现在都在外地工作。

  鱼军焕夫妇富了,他们又帮扶起了乡亲。2000年冬季,看到同村青年鱼建利做生意赔了钱,鱼军焕对他说:“做生意风险太大,我看你年轻,又有文化,你就跟我学林果吧。”鱼建利见军焕说的很实在,就跟着他学起了林果。刚开始起步没有资金,鱼军焕亲自将3000多元钱送到鱼建利家里,鱼建利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在军焕的热心帮助下鱼建利在自家2亩责任田里搞起了核桃育苗。在育苗过程中,鱼军焕从咋样选种、选地,到播种时间的准确把握,都手把手地教他。

  鱼建利搞核桃育苗不到两年时间,第一批嫁接实生核桃苗子卖出,收入4万多元。到第三年,鱼建利发展核桃育苗基地30多亩年收入6万多元,还清了所有债务,家里盖起了新房。鱼建利说:“军焕哥不仅是我的师傅,更是我的恩人。”

  1997年,张湾村张斌志在西安做生意收不回账,打工又没人要,回到家里也不知该干什么。鱼军焕就对他说:“咱们是农民,我看你还是回来干咱这老本行踏实些,你弄不成啥了就跟我弄核桃,绝对亏不了你!”当时,张斌志已53岁,原来也没搞过林果,心里确实没有底。鱼军焕说:“只要你愿意搞,技术我包啦!”张斌志从零开始,专心跟鱼军焕学起了林果。经过10多年发展,张斌志学会了核桃嫁接技术,他的核桃育苗年收入5万多元。还清了欠账,家里盖起了新房子,还供养女儿上完大学。

  从1989年到2011年,鱼军焕夫妇俩将他们的培训扩大到我市丹凤、镇安、洛南及临潼、大荔、铜川、宝鸡和湖北、四川、山西、甘肃、河南等地。在鱼军焕夫妇的牵头下,杨峪河镇成立了核桃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技术服务队,百余名队员全部由谢塬、王涧、张湾等村农民组成。

  为便于外出搞技术劳务,鱼军焕将100多名队员分成4个小分队,跨省搞核桃嫁接专业技术劳务。在四川省阆中县,原计划培训6天,在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一连培训了13天,为阆中县培养核桃嫁接技术员150多人,并帮助四川阆中县宝马乡建成了千亩核桃基地和核桃产业合作社。鱼军焕被河南内乡万亩核桃基地聘为技术指导员。

  鱼军焕长期担任杨峪河和刘湾核桃育苗基地顾问,他带动3万多人通过发展核桃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年创收入2100多万元。

  鱼军焕说:“我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光靠我们自己努力是不行的,这还得感谢我们党的好政策,有了改革开放,有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各项惠农政策,才有了咱农民勤劳致富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