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文/图 贾永红)张淑棉,又名张竟经,1945年5月生于商州,小学二年级文化,现居新疆阿尔泰吉木乃。
一
张淑棉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出生只两个月时间,生父就用一纸休书,抛弃了母亲和年幼的她。娘儿俩虽然生活清苦,却能相依为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可叹,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母亲竟被爷爷卖给了另一个男人。
时至今日,张淑棉还记得那个被尊称为继父的男人,不但长相凶恶,而且说起话来粗声嗡气。平日里,稍稍有点不顺,他就会对母亲和她大爆粗口,甚至拳脚相加。
年幼的张淑棉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活在一种极度不安的心情中,每每看到母亲呆呆愣愣痴痴傻傻的样子时,她的内心就不是滋味儿。可她又能咋样呢?除了心里为母亲叫屈,便一个人躲在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大人间的事儿她不懂,但她懂得母亲的苦难——精神和生活的双重重压。
被继父虐待七八年之后,可怜的母亲最终撇下她和3个弟弟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张淑棉只有10岁。
母亲走了,继父冷冷地告诉她:“你别念书了,你妈她虽然两腿一蹬走了,但她留下的家务活儿却不能无人来接,弟弟他们年龄太小,这些事儿就要由你来做了。再说,女娃念书有啥用,将来还不是泼出去的水?”
“家务?”张淑棉有点诧异。
继父掰着指头告诉她,家务的范畴包括缝补浆洗、碾米磨面、做饭扫院、照看弟弟,等等……当时,可怜兮兮的张淑棉坐在小院里一个木墩子上,双腿软得没劲儿站起。她表情局促,言语嗫嚅,头脑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她是多么希望念书识字啊,但面对继父冷若冰霜的脸,她的心里只有无言的悲伤。
失学后,张淑棉一边做家务,一边偷偷地跑到邻居那儿,跟着邻家的女孩学认字,有时甚至背着弟弟去教室外当旁听生。时间一久,学校的语文课、音乐课都被她学会了,后来她还学会了查字典,用字典照样能识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几年过去,张淑棉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继父虽然不骂她了,但心里却在拨打着他的如意算盘。张淑棉做梦也不会想到,继父竟悄悄地把她卖给了一个性情暴躁、无知且愚蠢的男子。那男子没有别的爱好,最大的乐趣就是折磨张淑棉,想什么时间打她了就拿她出气。张淑棉亦曾试图逃婚,但一次次地出逃,换回的结果都是被男人打得皮开肉绽。两年后,她有了身孕,孩子给她带来了慰藉,也让她产生了幻想:等有了孩子,男人总会对她好一些了吧?但她想错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孩子生下来了,男人暴虐的脾气不但丝毫未减,甚至变本加厉。她也曾试图和他商量,如果不喜欢自己,是否可以解除婚约?男人看着她,在地上啐了一口,嘴里狠狠地蹦出两字“休想”。末了,还恼羞成怒地警告她:如果胆敢再提离婚,看我拿刀把你砍成片片子!张淑棉知道这个男人啥事都做得出来,也就没了言语,但心里却在悲鸣:我张淑棉今生算是完蛋了!
二
离婚无望,张淑棉只得忍气吞声地往下过日子。男人好吃懒做,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就连吃饭的筷子都是张淑棉用竹竿一刀刀削出来的。那时候,张淑棉的心里只有一种念想,那就是做母亲的对儿女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她从个人的经历中体悟到的,那就是:无论我自己经受了多大的苦难,我都不能让我的子女以后再延续我的不幸!
这个神圣的责任,使她感受到了什么叫鞭策。她已经想好了,自己必须学门手艺。于是,她自学裁缝。有志者事竟成,她居然学成出师了!接下来,她靠着省吃俭用、东挪西借,买了架缝纫机,开了个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