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在2010以后年翡翠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进来的,而2009—2011这段时间,恰是毛料、成品进价持续上涨的阶段,于是很多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资金最后都变成翡翠囤在手里,到2012年下半年市场低迷的时候就变得进退两难。”一位观察翡翠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这样分析,“进退两难之际,总有不愿坚持或坚持不下来而选择退出,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商场开始出现铺面空置的原因。”
云南勐拱企业集团董事长杨自文则直言,市场低迷后,行业内部商家“消化”正在进行,“这是一个供求平衡等待期,也可以理解为洗牌期,那些盲从的、不专业的、小资本的商家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拥有省政协委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杨自文,从事珠宝行业已有20年时间,在全国有500多个终端零售点,对翡翠市场的变化一直颇为关注。按照他的分析,从2012年翡翠市场低迷以来,呈现几个方面比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进入翡翠行业热钱的速度在减缓,进入行业的金融产品却在增加。“市场火爆的时候,广东揭阳几个资产上亿的老板聚在一块就去公盘了,而现在他们一般都会请些专业人士当顾问,不再盲目。”杨自文说,与此同时,民生、华夏、平安、富滇等一些金融机构却准备推出或已经推出一些翡翠方面的金融产品,“民生银行从去年至今,在云南推出的涉及翡翠珠宝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65亿元的金额。”
相对于投资者的理性,消费者也越来越趋于理性。杨自文说,前些年,消费者更多的是跟着舆论导向走,市场看好,消费者盲目迈进;舆论唱衰时,消费者也在观望。而现在,消费者已经开始由盲从走向理智,从无知走向认知了。“但这一过程中,虽然市场低迷,但原料却一直是抢手货,价格居高不下,6月份这次公盘,低端翡翠毛料的价格普遍较一年前涨了3—5倍,更不用说高端翡翠了。”
众说纷纭话公盘
杨自文提到6月份这次公盘,无疑是近来翡翠界最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既是翡翠市场的一个风向标,也流传出不少的谈资:一块底价5800欧元的翡翠原石最终成交价却是1089999欧元,是底价的187倍还多;一块2011年公盘出现过的飘线状阳绿的原石,当时是184公斤,底价4.8万欧元流拍,而此次货主拿走了其中一片,160公斤以2.8万欧元起拍,最后成交价折合约3600万元人民币,是起拍价的约120多倍。
而除了上述两个“疯狂”的例子外,记者从一份参与公盘的珠宝商提供的14份公盘原石中标价格表上也看到,14份原石中标价与底价的倍数,最低的为8.26倍,最多的是113.7倍,价格上涨的趋势确实明显。
根据缅甸政府公布的资料,本次公盘投放原石10300份,相比2012年的原石减少了38%,原石的起拍价也从一年前的最低2000欧元起拍变为4000欧元起拍,而参与客商达到7000多人,比2012年3月公盘的5000多人增加了近50%。且有传言说,这将是当地最后一次公盘。
“公盘前的5月,我专程去拜访了缅甸驻华大使吴丁乌,并接待了缅甸矿业部的副部长,了解到,这次公盘仅属内部消化上届公盘余留及一些商家珍藏于箱急于出手的毛料,而其矿山因局部战争已经停止开辨一年之久。”杨自文对于此次公盘原始减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他看来,此次公盘炒作成分确实存在,但却不是主流,“从当前国内的消费习惯来看,市场确实呈现供大于求,但从整个大市场来看,依然是供求大于供给,因为长江以北以及国外市场依旧潜力巨大,因此,价格上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杨自文也分析道,在好货一石难求的同时,此次公盘热钱却依旧持续、情绪高涨,竞标完成后,未提货人仍然不少;从参与人群看,依然有不少新手,而一些资深的“老庄家”却并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