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个安逸的时代出不了大艺术家
赵利平:民国从1912年至1949年也就30多年,这么短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能够涌现出这么多杰出的艺术家?
许习文:这跟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国历代的美术史可以看出,能够孕育培养出真正大艺术家的时代,都是朝代变更的时候。因为社会动荡不安,思想碰撞强烈,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艺术家,思想往往非常叛逆,笔墨会有大突破。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山不幸诗人幸。”乾隆皇帝做了那么多诗,小情小调,能被后人记住的有几句?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非常安逸的时代,就像乾隆时期的审美,追求的是非常奢华、精美繁复的东西。这样一个时代,我认为是出不了大艺术家的。而且现在很多艺术家追求的是一尺书画能卖多少钱,这样的作品能够在艺术史上留名吗?如果八大山人生活在当代,凭他那种画风可能还出不了名。现在很多艺术家太受市场左右了,虽然定制画历朝历代都有,但没一个朝代像现在这么随便的,风水画这么流行的。
赵利平:明朝追求简约,到了清朝走向另一个极致,到了民国又重新追求写意,到了当代很多人又追求工笔画,这是否是美术史的一个循环?
许习文:就像我刚才所说的,社会到了比较稳定、富庶的年代,审美是会跟着改变的。特别是现在书画价格这么贵,让一个企业家花一大笔钱去买丁衍庸那么几笔画,他们心里是感觉不平衡的,所以这些人比较喜欢工笔画,认为画家花那么大精力画的画,起码这功夫都值点钱。
朱万章:我们当代的审美情趣,特别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来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像画得越像、越工整、越写实的越受追捧,这种画法放在民国时期是被人不齿的。
民国时期的审美情趣,侧重的是绘画本身的文化内涵,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东西、绘画的境界。你看很多民国的山水画,画家笔下很多都是浅山低影,两三点飞鸿在天边,还有一望无际的江景,就是那种无限的遐想,能让你的思绪飞到很远的地方。如果画得很写实的话,跟照片差不多,就没多少想象的空间了。
当代书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如当代艺术;另一类是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这些艺术很多是跟民国时期一脉相承的。
3
民国时期的不少名家为什么被淡忘?
赵利平:民国时期除了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一批大名家,还有很多在当年知名度非常高的艺术家,如陈半丁、贺天健、冯超然、吴子深、吴待秋等人,为什么到了今天他们却慢慢地被人淡忘了?
许习文:任何时代都是大浪淘沙,各领风骚几十年,现在的艺术家这么多,能够引领风骚二三十年就很不错了,很多人慢慢地就被淘汰了。
元代有97年的历史,但我们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元四家”,还有赵孟俯\和钱选;明代有276年,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明四家”,还有陈白阳、徐青藤、董其昌、陈老莲;清代有267年,我们就会想到“四王”、“四僧”、“扬州八怪”。你看一个朝代那么多画家,最后能被历史留下的也就这么几个人。
朱万章:对,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我们现在市场上很火的一些书画家,可能经过了若干年后也会被人淡忘了。真正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至少要经受数十年、上百年的考验。古往今来,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才是真正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这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许习文: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对。他说:现在的画家太多了,以前的画家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还有可能出名;现在的画家太多了,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就更别想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