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红”与“抹黑”
尽管上述争议无法得到“室雅楠香”公司证实,但是从媒体已经公开的报道和节目来看,黄花梨木与金丝楠木存在着惊人的巧合。
在一家中央媒体的电视栏目中,2011年11月18日、19日、23日,连续推出了三期“金丝楠”专题报道,紧接着的12月22日~12月24日则推出三期“红木市场调查”专题报道。
在第一组节目中,金丝楠木“霸气外露”:节目宣称金丝楠木为“皇家御用”;金丝楠老料价值连城,本身就是文物;金丝楠资源稀缺,几乎绝迹;一根金丝楠木值一栋楼,一张桌子6000万。
而在后一组节目中,红木“哀鸿遍野”:越南黄花梨从每吨200万元下跌到每吨140万元;老挝酸枝木从每吨20万元降至15万元;红木材料价格整体都下跌15%至20%;而红木家具市场更为凄惨,商家撤资抛售,打折甩卖。
邓雪松认为,该栏目中数据完全背离真实的木材行情走势。
故宫(微博)古旧家具修复专家关毅表示:“古代典章中没有金丝楠作为皇家御用,民间不可私藏的记载,楠木作为房梁房柱、匾额、棺材等一直广泛存在。”
对于上述报道来源,上述中央媒体的一名刘姓编辑告诉本报记者:“红木市场调查的片子都是和各地方台约的,广西、北京、深圳三个地区红木市场调查非常严谨,数据准确,包括那组金丝楠木的报道,都没有任何问题。”
该栏目一名曾姓记者告诉本报记者:“任何一次报道,都可能有这样的投诉,很正常。我们正常采访报道,不存在 “指控”中提到的任何问题。”
邓雪松对此则说:“中国家具协会针对各类木料价格,货品存量,供需现状做定期的市场调查,所得数据权威可靠,基于此作出的市场分析报告,已连续三年向各类商家及社会公开发布,而该栏目中数据均没有权威机构认定。”
而除了上述栏目,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室雅楠香”身影现身于北京、天津等重要媒体上连载推出的专题报道。
而在家具市场上,据《广州日报》报道,2011年初,1吨金丝楠木还只是几万元的价格,但到2012年,传闻中“皇帝御用”的木头已卖到一根2000万元的天价。此外,数家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咨询公司以及基金公司与室雅楠香金丝楠家具艺术馆签署了深度合作备忘录,日前,金丝楠基金首期已发行。
战争背后的古典家具市场
不可否认,用炒作等非常规手法开拓市场,并非金丝楠木的专属品,对于同样属于稀缺品,黄花梨背后的红木家具市场也不例外,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差别。差别之间,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市场不规范的现实。
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兴起,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资料显示:2010年木质家具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2210亿元。
各类红木曾在2006年前后价格飞涨,因金融危机受到重挫,恢复之后增速已放缓,但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因原料稀缺,价格仍居高位,基本退出使用家具领域,进入投资收藏领域。2011年底,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以5750万元成交。
相比红木,金丝楠木则在市场上刚刚兴起。2011年起,金丝楠木原料及家具价格猛涨,由每吨几千元升至数万元,各类“天价”金丝楠家具频出。去年底,北京国际奢侈品展上就有一件标价1.1亿元的金丝楠罗汉床。
王明珍告诉本报记者:“红木原料90%以上靠进口,东南亚、非洲等国限制原料出口,资源稀缺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许多厂商买不到料,会转向金丝楠木,为利润做商业宣传,可能会存在一些炒作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