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赵晓翔 廖娟)夏日的午后,当你走进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房屋鳞次栉比,高大挺拔的灌木依山而立,绿树环绕,溪流淙淙……是谁让这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沟沟变成美丽富饶的新农村,是谁让这个山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我们的老支书陈根新。
今年66岁的陈根新,担任云蒙山村村支记已有20余年,20多年来,陈根新立足实际,抓班子、强队伍,抓产业、促增收,抓项目、求发展,不仅让当地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而且彻底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村党支部先后被县委评为标杆支部、党建工作先进集体,陈根新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云蒙山村由原头岔村和三岔村合并而成,2000年村里仅有12名党员,且多数在六十岁以上,最年轻的已55岁。为壮大党组织队伍,陈根新挨家挨户与村里的年轻人、“能人”谈心,鼓励他们入党,10年来全村累计发展党员48名,他还千方百计为这些党员的成长提供有利平台,这些年轻党员有的成了村民小组长、有的当上了建筑小老板、有的成了产业大户、有的搞起了运输,成了促进云蒙山村飞跃发展的中流砥柱。
为了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陈根新到处求取致富“真经”。通过实地调研,最后决定发动群众搞规模化养殖散养鸡,可大伙都反对,为啥?风险大怕赔钱。看到大家的态度强硬,陈根新决定自己要第一个带头养鸡给全村做示范,于是他投资买下了4000只鸡,第一茬鸡售完后,老陈发现赚的很少。经过反复琢磨,他发现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是饲料消耗量大、运输成本过高的缘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根新直接和饲料厂联系,签订供货协议,厂方承诺市场最低价供货。有了这一保证,陈根新第二茬大胆养了5万只鸡,这次果然让老陈小赚了一笔。看到村支书带头养的鸡赚钱了,那些当初强烈反对养鸡的村民有些动心了,陈根新趁机将养鸡赚钱经验在全村推广,自己不养了,免费做起了技术指导,在老陈的精心指导下,困难党员陈安运一期养殖2000只鸡在4个半月后即全部出售,净收入1.5万元。尝到甜头的陈安运二期养殖6000只,4个月后收入5万余元。2009年,在老陈及陈安运的示范作用下,有3户群众搞起了养殖,每户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又新增了9户。为了保证养殖业良性发展,村里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了饲料门市部,均以低于市场零售价10元标准销售。目前,依靠这一产业全村年销售收入90多万元,人均收入700余元。
为了继续解决好村民“钱袋子”不鼓问题,陈根新又亲自到山西等地联系劳动力转移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全村累计组织输出劳力400多人,实现年均劳务收入320余万元。另外,他带领在家群众在家乡搞种植,先后组建起了200亩板栗基地、发展建500亩核桃园,核桃高接换优200亩,点播核桃300亩。
群众的腰包虽然鼓了,但村集体经济积累却是毫无分文,村上连正常办公用的办公用品都买不起,支书老陈又一次陷入了思索。他想起十年前,有人在村里办起了民营企业——云蒙山茶厂的事,云蒙山上盛产连翘叶,连翘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强心、利尿止吐等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连翘叶在当地属季节性植物,每年只收一茬,对一个村级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原料产量少、生产周期短、管理成本高、管理经验少等诸多因素,导致云蒙茶厂运营不到两年就停产了。为盘活资产扭转困局,老陈叫来村干部们反复商量对策。通过以厂房土地作抵押为云蒙茶厂担保贷款10万进行注资;在茶厂负债期内免收厂方给村集体上交的土地租金;加大宣传力度,倾力打造云蒙山品牌,拓宽销售市场等多举措,使得云蒙山茶厂不但扭亏为盈,而且还开始逐年为村上交纳租金,为村里创造了收入来源。同时,也为村里闲散劳动力在茶厂务工,成为本村村民增收的渠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也始终是老陈和他带领团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寒来暑往,他总是不辞劳苦往返穿梭于上级部门和群众之间。既要考虑争取资金,还要解决项目问题,同时还要兼顾群众的切身利益。经过多次的走访和反复的争取,长达4.8公里的通村水泥和6条组级道路全部硬化;村道间亮起了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白哗哗的自来水结束了人们肩扛担挑吃水的历史、徜徉的河堤整修一新并换上了迷人的绿装;功能齐备的7间3层办公楼拔地而起;141户群众住进了整齐划一的新式“洋楼”;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部接入进户。
陈根新除了每天忙不完的紧事、难事,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时不时还要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和鳏寡孤独户。
2008年7月1日,他带领全村干部来到了4组“五保户”王春娃家,帮他锄地里的杂草话家常。临走时,王春娃激动地说:“我虽无儿无女,但有你们这些好党员、好干部在,我一点也不孤单”。
2009年7月1日,他又带领全村干部来到了孤儿王金刚家,看到孩子的两间土房放眼见天的状况,村干部们你一百、他五十的集资,再从办公经费中挤一些。当天下午就动工给王金刚修了两间砖房。有群众说风凉话,村支书说道:“当干部不能顾自己,而是要照顾可怜人,要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广大群众的信任”。
村民余云生是一个老上访户,2002年以来一直到各级上访,无理取闹,已成了村干部最头疼的事,支书陈根新先是与其交朋友,再真诚谈心,在其妻子住院期间又帮其解决医疗费,家里困难时及时送去救济款。凭借不断地努力和劝导终于逐渐化解了多年来的信访积怨。用他的话说就是“用党的恩情感召人,用个人的行动感动人,仇要恩解”。多年来,村上一直坚持每年正月十三召开村民大会,评选表彰上年的好媳妇、好公婆和外出务工先进个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全村已经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和谐稳定的淳朴村风。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陈根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等近10条提案建议。
虽然村美了、人富了,但云蒙山村这位好支书却也险些倒下了。2012年11月,他曾一度失去听觉。所幸医治及时,老陈的心脑血管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家人心疼他让他好好休息不要再操心了,他却淡然一笑说,还有好多事还没来得及干完。
陈根新就是这样一位踏踏实做人,勤恳做事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八面玲珑,但却用他的满腔热血和辛勤努力换来了这片山的富裕,换来了这道水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