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堂在钻研医学理论知识
范军堂在网上“充电”学习
商洛日报社(郑文俊 孙传卿 樊少东)身居秦岭深处的范军堂,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11岁那年因患“脊髓瘤”而导致高位截瘫,由此辍学在家。然而命运的梦魇没能将他击垮,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努力,自学家电知识掌握了电器维修技能,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修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凭着一股持之以恒的钻劲自学中西医理论和行医实践,成为深受村民喜爱的无脚“赤脚医生”;每年订阅多种报刊杂志,在村里第一个办理了宽带上网,为人生梦想插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命运拐点
1975年,范军堂出生在商南县金丝峡镇马家坪村的一户普普通通农民家。这里地处秦岭山区的腹地,村庄的四周都是高高的大山,每天只有到了晌午才能见到太阳的“脸”,高山挡住了他们温暖的阳光,也阻碍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然而,恶劣的生活环境没能锢囿住小军堂心中色彩斑斓的梦想。他小时候生性聪明好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摆弄家里的锁具,探究个中的构造与功能原理,直到会拆、会装、会修、会做。还喜欢在漫山遍野搜罗“有用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成精美实用的装饰品。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个聪明精怪的“小能人”。
然而在他11岁那年,他的人生道路就像家门前的“之”字形公路,来了一个大转弯之后就急转直下,那时他和同龄人一样,刚开始伸展自己梦想的翅膀,正准备凌空飞翔的时候,病魔残忍地折断了他幼嫩的翅膀。1986年,小军堂时常感到背疼,四肢也经常不听使唤,多次到当地的卫生院和商南县医院去看,始终检查不出病因。于是家人就带着他辗转来到西安的大医院求治,被确诊为“脊髓膜瘤”,当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治疗两个月后,由于家境贫寒经济拮据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只好向医院提出回家康复养病,主治医生对他的病情做了全面的复查之后,同意他回家休养,出院前还满怀希望地告诉小军堂和他的家人:“在家好好养病,半年后就能完全恢复了,就能回到学校去继续读书了。”谁知半年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原先发病时肢体疼痛的感觉越来越弱,到后来就完全丧失了知觉,不得不再次到医院去看病,没想到却得到了恶梦般的结果——自己已经高位截瘫,从此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小军堂不得不终止学业——这一年,他11岁,读小学四年级。
自强不息
辍学后的小军堂远离了他心爱的学校,也远离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精神陷于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用看书来打发自己无聊而又“漫长”的时光。早先在学校里萌发的“写作梦”成为他读书求知的强大动力,他看遍了家里所有的藏书,只要打听到村里谁家有他喜欢的书,无论是文学著作还是科普知识,也不论是医学专着还是家电维修常识,只要能借来,他都千方百计地去借来认真地看。有用的知识和喜欢的章句他都要认真地抄写下来,反复地阅读,仔细地体会。毕竟“山里的树多,书少”,能借到读的书太有限了,难以满足小军堂日益膨胀的读书欲望。于是他就托人到镇上去代买书籍。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1990年,15岁的范军堂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样走下去的问题,他选择了“家电维修”作为自己今后赖以生存的职业。他开始有目的的搜集有关家用电器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就连各种各样的家电说明书都不放过,还订阅《家电维修》《电子制作》《电子报》等报刊杂志,书上每一期、每一篇文章都读到烂熟于心才肯释手。为了搞清弄懂电器原理和电子元件的性能,家里所有的电器都被他反反复复地不知拆过多少遍。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维修工具,他就自己动手做。遇到书上提到的而家里又没有的电器,他就四处打听村里谁家有,然后拖着伤残的身体前去看看,熟悉了解,能捣毁的就拆开揣摩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只酬勤快郎。范军堂经过两年看书自学,电器维修水平初步显示出来,能够给村民的电器进行小修小补了。于是在1998年,范军堂借钱在村里的公路边租了一间民房开小卖部,一方面卖些副食日杂用品,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个家电维修的收活儿点。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丰硕的回报,他的手艺得到村民的推崇,谁家里电器只要出现故障,都会去找范军堂修理,不管故障有多大,到了范军堂这里都能“手到病除”。
钻研中医
范军堂“手到病除”的能耐还不限于此,为村民诊病消疼的本事,也让村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岭山是个天然的中草药“药房”,山里生长着成千上万种可药用的动植物。许多村民既是农耕高手,也是经验丰富的药农。范军堂从小就喜欢和药农们泡在一起,跟着他们到山上感知花花草草,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中草药知识。自从自己病残以后,范军堂想学医、懂医、行医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中、西医方面的书籍也是他早年搜罗阅读的主要内容。毕竟中、西医理论不如家用电器的知识直观易懂,在马家坪这样的深山沟里,范军堂找不到一位能够在医学理论上对他进行指导的老师,因此,他迟迟迈不过中、西医知识的门槛。
就这样磕磕碰碰到了2001年才敢义务为村民瞧些小病,但还是往往不得要领。2002年9月他报学了“上海清华专修学院高等医学部”的函授课程,开始系统学习中西医的行医理论。经过两年刻苦而艰难的学习,范军堂顺利读完学科的全部课程,终于在次年9月拿到了毕业证,也“拿”到了行医的信心和资格。于是,就在家里开设了“家庭医疗诊所”,为村民们诊治一些常见病、常发病。
边学习边实践,再实践再学习。经过10年的磨练,范军堂的医术不断上进,已经能够给村民诊治各种常见的外伤和疾病,即使遇到如“结石”之类需动手术才能治愈的大病,他也能准确地诊断出,及时为患者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免得贻误病情。10年来,他的医术医德赢得了乡亲的信任和敬佩,一有头疼脑热就会到他这里求医问药,遇有大病,也喜欢先到他这里咨询后再到大医院去看。他成为深受村里人信赖和喜爱的坐在轮椅上的“赤脚医生”。
给梦想插上翅膀
通过刻苦的自学,范军堂掌握了家电维修这门手艺;经过超人的努力,他学到了治病祛痛的医术。这些成就足以让范军堂自食其力,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那因高位截瘫而折了翅膀的梦想始终没有停止飞翔,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历练,将他的精神世界变得愈加丰富而饱满,理想也愈加高远宏大。
2005年,由于长期坐在轮椅上,臀部长出了褥疮并引发骨髓炎,身无积蓄的范军堂只好将经营了7年的小卖部盘出,以1万元左右的价钱转卖给他人,后到县医院治疗骨髓炎的手术医疗费就花去了5000元。病好以后,他拿着剩余的5000元购买了一台心仪已久的电脑,并办理宽带上了网。在那时,这是村上唯一的一台电脑,成为村里头等新鲜事。
自打有了电脑,范军堂学习家电维修和医术也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脑上,为此还订阅了《电脑报》潜心学习钻研。现在一天24小时对于范军堂来说,一点都不够用,除了睡觉、吃饭,他白天给人看病、帮人修电器,晚上时间全部用来上网学习。他以“雪地雄鹰”的网名申请了QQ,但很少用来聊天,即使上了QQ也只是用来向网友征求信息和咨询解决疑难的方法。他上网只做三件事,一是在中医网络学校继续完善自己的中、西医知识体系;二是不断学习电脑运用和故障处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电脑应用水平;三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深山之外的世相,学习更多更新鲜的社会知识,让自己与山外的世界离的越来越近。
在采访中,范军堂表现得异常平静,对自己多舛的命运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抱怨,从他坚毅的眼神中,虽然记者读出他目前依然“走”的十分艰难,特别需要社会来帮他,但读到更多的是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自信和对实现梦想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