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在多地争相出现“地王”的时候,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连续出售内地物业。消息一出,立刻让人联想到巴菲特“所有人看多的时候看空,市场最悲观的时候看多”的投资理念,引起外界高度关注。“长和系”的最新动作,被解读为李嘉诚看空内地楼市,要借此撤出在内地的投资,转战欧洲。
消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李嘉诚旗下公司长江实业的董事郭子威面对媒体,在北京公开进行了回应,公开否认退出内地楼市,表示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同样都在关注,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
“长和系”连续抛售香港与内地资产
根据多方报道,最近一个多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等香港与内地资产。
根据市场的估算,百佳的估值约折合155亿港元,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的叫价为60亿元人民币;而西城都荟最终的交易价格则在33亿港元左右。有消息称,接二连三的潜在交易可能涉及的金额接近250亿港元,另有媒体分析认为,其相关资产转让规模将达到410亿港元。
而有消息称,除了抛售其在香港及内地的资产,李嘉诚同时还在通过其他方式变相减持在港资产。置富产业信托日前公告称,打算出价58.49亿港元,向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收购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这意味着通过此次资本运作,长江实业变相减持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
在李嘉诚这一波转让的资产中,零售及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主要对象,且大多经营效益明显有下跌的趋势。如创办已经40年的百佳超市,截至2012年底在内地、香港的门店合计有345家,营业额虽高达217亿港元,但毛利只有2%~3%,约占和黄集团整体收入的5%。
和记黄埔201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收总和约为187.8亿港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1.5%,而去年同期则是11.8%;与此同时,包括百佳、丰泽、屈臣氏酒窖及Nuance-watson等在内的四种业态可比门店同比增长平均只有1.2%,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7%。
有分析认为,和记黄埔的零售业务功能在于为地产板块等提供现金流,但伴随着零售业务的销售下滑以及地产板块的调整,这种零售+地产模式的平衡被打破,这也成为李嘉诚陆续转让零售资产的动因。继抛售百佳、西城都荟之后,丰泽、屈臣氏酒窖及Nuance-watson也很有可能成为被转让的对象。
不过,对于相关抛售引发的“李嘉诚退出内地楼市”的猜想,日前李嘉诚旗下公司长江实业的董事郭子威公开作出回应。他承认正在商谈出售上海东方汇经OFC的意向,但否认了出售北京持有物业的传闻,并称不会退出内地楼市。
内地“地王”频出王石拿李嘉诚示警
由于近期内地土地市场异常火热,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的举动也成为业内“空军”拿来分析楼市风险加剧的论据。包括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内的不少人士认为,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的行动无疑是一个信号,暗示内地的房地产繁荣即将进入尾声。
今年以来,国内楼市房价持续走高,让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后市“看多”预期明显加强,纷纷加入土地争抢大军。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十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811.6亿元,同比增长149.3%。土地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259元,同比增长151.4%,已持续11个月同比正增长。
大型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尤为积极。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监测,8月十大标杆企业拿地金额已达266亿元,获得的权益可建面积达到508万平方米。连主攻二三线城市的恒大地产,也将进入北京等一线城市作为其下半年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