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山阳:便民服务直通民心

宁可干部多跑腿不让群众看脸色

2014-10-13 09:28:21

来源:陕西日报

  编者按今年5月,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商洛市调研时评价:“山?阳推行的‘六直通’、村‘365工作室’、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等?做法很好,这不仅是为民服务的态度和感情问题,也是科学制定措施、实施精细化服务的过程。”今年7月,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推广山阳等8个市县的党建工作创新经验。本报今日特刊发通讯予以推介,以飨读者。

  “按这告知单上的内容把材料备齐交来,五天内替你办好。”9月12日,家住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塬村的王全芳来到村上的365群众工作室,申请补办残疾证,坐班村干部陈来文不仅承诺为她代办,还说清了办理时限,这让她的心情立马由阴转晴。

  回忆以前办事经历,王全芳深有感触:村上距镇政府十多里路,村民只有逢集或有空时才去镇上办事,若遇节假日、干部下乡或手续不全,经常白跑一趟。“现在可好了,村上天天都有人在,随来随办,需要到镇上和县上办的还给代办,我再也不用来回折腾。”

  事实上,为王全芳代办残疾证手续的“365群众工作室”只是山阳县今年实施的“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的一项内容。这项工程直面群众诉求反映难、办事难及干群联系不紧密等实际问题,试图从干群联系直通、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等六方面“打通”自上而下的为民服务“高速路”。

  与许多县区一样,山阳县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投入不足、上下脱节,被群众称为“聋子的耳朵”。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县一方面筹资2000余万元,在全县322个村(社区)和23个镇、75个部门单位分别建成了规范化的365群众工作室和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窗口,在8个边远地区设立了为民服务代办点,健全了便民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将群众、企业常用的239个办事流程汇编成册,向基层发放,向社会公布。对能当场办理的事项现场办结,对不能当场办理的,由工作人员向办事人出具告知单,明确告知办理时限、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对需要县镇村三级共同参与办理的事项,逐级明确办理时限,逐级作出限时办结承诺。所有单位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内部进行转办、督办,群众、企业办事不用跑股室、找领导,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不看脸、办成事”。几个月来,各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25120件,其中代办6133件。

  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该县还在便民服务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通过选聘民情信息员、建立民情月报制度、开设热线电话、印发干群连心卡等,收集民情民意2177条,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户家塬镇户家塬村竹园底移民小区建成后,首批23户群众就搬进了新房,但因配套设施不到位,群众吃水困难。两天后,县上按程序召开了民情督办会,责成县水务局选址修建了一个95平方米的水房和蓄水池,为这些移民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今年增加了3户低保户”、“公益林补贴标准提高了”……在山阳县十里铺镇高二村,村民围着村上的惠民政策宣传栏,边看边谝闲传。针对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的实际,山阳县在所有镇村及党建网、政府网设立了惠民政策宣传栏,并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10方面119项惠民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力促惠民政策公开公平公正落实。

  着眼于密切干群联系,该县在县级干部中推行“一联五帮”制度,每人联系1个后进村,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致富典型户、普通党员户、信访户、村(社区)干部户各1户,从不同群体知民情、解民需。组织3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22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至少联系帮扶1户生活困难群众,做到每年帮助办一件实事等“四个一”,代办证照到户、指导产业技术到户等“十到户”,为群众办实事2.3万件。

  • 相关阅读
  • 洛南农技人员支农忙(图文)

      连日来洛南农技中心组织全体职工深入试验示范田帮助农民收获玉米,他们严格遵守试验收获程序、确保收获质量、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据了解,洛南县承担省玉米区试4组51个品种,生产试验3组26个品种。(马宏涛摄...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