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场问政的同时,商南县还通过建立群众救助、有奖举报、建议采纳回复、网络问政等形式,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建立起开放透明的联系平台,让群众问政更加便捷。同时,完善人大制度,让人大代表能更好地代表民众,充分行使质询和监督职能。广场问政在继承和发扬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问政内容作出调整和完善。
问政效果 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
在连续举行的多次广场问政活动中,一些部门“一把手”坦言压力大,而群众却认为,这样的问政督促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给被问政单位形成一定的压力,政府部门为群众办事的力度更大了。
问政过程中,商南县在各部门、各单位中开展为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公示部门工作职责、公示工作人员信息、公示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发放服务群众便民卡、安装群众监督意见箱,开展微笑服务,温馨提示等,方便群众办事,根治衙门陋习。在公开承诺的基础之上,各单位及时对征集的问题整理归类,落实举措,力求落地有声,快速办理。
纵观商南广场问政,一边是该县广场上被问政官员与群众间的互动,另一边商南县“广场问政”在网上也吸引了大批网民和群众的参与。有群众表示,商南广场问政已连续举办了多次,深入民心。他们呼吁要加强问责问效监管制度,形成长久制度约束,这样广场问政才能持久地开展下去,百姓才会感受到变化。
有关学者曾对商南广场问政发表观点表示,所有问政模式的核心,就是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来参与监督政府工作,这和以前政府关门行事自我评价相比是一个进步。但还要在两个方面拓展,第一是问政范围要扩大,要从现在的对政府过往工作监督转化为决策化的问政;另一个,现在各地的问政还有一些随意化,法制化、程序化程度还要提高。
据了解,截至目前,商南县广场问政活动被问政对象达791人次,参与群众5.8万人次,为群众承诺服务事项1421件、办结1268件,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345个。(陈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