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逼”出来的“农业家政”服务队帮了农民的大忙

“逼”出来的“农业家政”服务队帮了农民的大忙

2015-07-16 08:22:32

来源:陕西日报

   “‘农业家政’服务队不但来得及时,而且技术好,活儿干得漂亮,现在再急的活,也不用担心错过农时了。”前不久,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石景村,村民马胜富的松树林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十几名“农业家政”服务队的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松子。马胜富站在树林中,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马胜富是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石景村的华山松栽植大户,有华山松面积100多亩,每到松子成熟季节,需要大量的人手帮助采摘,于是他联系了村里的“农业家政”服务队,这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据了解,在西口回族镇的10个村里都成立有“农业家政”服务队,很多农家都是借助“农业家政”服务队的帮助,及时完成了农作物的收种采摘工作。
  “农业家政”服务队,不仅帮了马胜富这样的大忙,也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受益。村民陈太有是较早加入“农业家政”服务队伍的一位西口回族镇农家汉子。他说:“我有一身的力气和种地的经验,却只种了一亩多地,自从加入了‘农业家政’服务队后,我感到自己找了条挣钱的好门路。”据介绍,目前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已有各种形式的“农业家政”服务队45个,累计有2100多名农民从事这一职业,他们每年可在家门口务工6至7个月,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实惠。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
  “农业家政”服务队,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村的蓬勃发展,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据了解,伴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这个只有16600多人的镇,常年在外经商、务工的人员达5500多人,2014年全镇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5812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使得农村出现了农忙时节缺少劳力的问题。随着该镇5万多亩华山松这一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林农无法自行完成本松子的采摘、包装、上车等大量农活。不仅如此,有些农民还时常因缺少技术、缺乏信息而“挠头”。因此,不少农民极希望从抢收到播种,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享受“钟点家政”“专业家政”“技术家政”“购销家政”“信息家政”等有偿服务,以解生产经营中的燃眉之急。
  针对这种情况,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劳动就业服务所会同各村劳务服务室,积极组织全镇富余劳动力成立了“农业家政”服务队,在经过技术培训后,开展种类繁多的有偿服务,受到了农民的青睐。他们利用农民生产经营空隙,巧打“时间差”,采用钟点工、季节工或按劳计酬的方式为急需帮助的农户提供施肥、装袋、运输、采摘、技术管理等各种有偿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农民在农忙时节缺少人手的状况,还使富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农村技术力量得到有效发挥,又充实了农民自己的“腰包”。(由文光 辛磊 安明海)

  • 相关阅读
  • 柞水:创新机制推进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柞水县创新干部包户、党建引领、工作激励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推进“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  该县明确每名县级领导包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包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包1户贫困户,推行&ldquo...

    时间:07-16
  • 商南创新征缴新模式 服务群众零距离

      商南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创新经办管理服务模式,联合县地税局、农行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征收养老保险费,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此前已沿用多年的“社保开单子、税务出票子、开户银行收款子&rdquo...

    时间:07-16
  • 丹凤打造“商于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

      素有文化资源大县之誉的丹凤县,立足于对地方人文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整理,促进文化与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商于古道·丹凤朝阳”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软实力成为促经济转...

    时间:07-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