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省非公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2%,产业聚集和升级加速;前5个月,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3%,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市第7位,西部第4位,位居全国增速“第一方阵”,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7月24日,省中小企业局公布的一组数据凸显了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大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民营经济已然占据半壁江山。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新常态下,快速增长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追赶超越的新动力。
环境优化 民营经济全面提速
民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一流的发展环境。从降低准入门槛到简政放权,从金融改革到鼓励创新,我省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民间活力上浓墨重彩,全省民营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创客”队伍成倍扩容,新企业大幅增加:
据省工商局统计,上半年,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18万户,平均每月新增市场主体3万多户,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迅速,吸纳就业能力强劲。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私营企业4.2万户,占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的95.2%,同比增长12.3%;新增个体工商户13.99万户,同比增长47.9%。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吸纳就业人员38万,同比增长8%。一大批骨干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我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从编制、审批、财政出发管住政府活动,再到全面清理和层层下放政府权力,由源头到末梢的改革,正逐渐让“体太胖、手太长、闲不住”的千手观音式政府成为过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点燃了草根创业激情,让营商环境更优;相继而来的投融资改革,税收、流通体制等领域改革,更是进一步打开了新兴产业发展闸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市场多了信心、加了动力……民间投资创业的潜力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不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起云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双创支撑 “草根经济”活力迸发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创业的烽火已成燎原之势。
“创客、双引擎、互联网+”等不仅成了今年创业领域中的热词,也成为我省创业发展的新方向。
“过去,我们的创业人群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餐饮服务、生产加工及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加入,创业也开始向信息化、新技术、新兴服务业转变。”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民营经济正在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创业要有科技范儿”,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如是说,他们学生的创业,始终是和科技研发、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的,大多数学生都具有独有技术。据统计,目前,该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项目达30余个。
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开展创业、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同时更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
去年,我省创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据统计,在我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的山阳县,农民工回乡创办的实体规模和经济总量超过了当地招商引资数倍,占到当地民营经济总量的30%以上,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一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保就业的主力军,在惠民生、保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广泛参与到产、供、销的“产业链”中,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了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