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陕西省大规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在十年时间内搬迁240万贫困群众。按照规划,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商洛市洛南县十年内要完成3.3万户13.2万群众的搬迁任务,平均每年要搬迁3000多户。
洛南县在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中,大胆探索整合并轨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了“五个到位”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促进了城乡面貌改观和民生保障改善。
移民搬迁,让山区群众过上新生活
75岁的何桂莲老人这一辈子都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从那个叫“老虎沟”的地方搬出来,住到了县城附近的高楼里,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老虎沟”顾名思义就是曾有老虎出没的地方。“以前住的地方经常有野兽出没,没有公路,不通水电,住的是土房,一遇到暴雨天气就担心山体滑坡,条件差得很。”何桂莲说。
一年前,何桂莲一家五口连同村里的其他9户人家全部搬迁出来,住进了洛南县景村镇“怡景佳苑”移民搬迁新区。
在这个有4排8栋楼房的移民小区内,超市、广场、绿化带、健身长廊、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应有尽有。景村镇副镇长赵亚斌介绍道,这里家家装有太阳能和供热设备,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城里人没有两样。
据介绍,全县从2011至2020年累计要搬迁安置3.3万户,共计13.2万人,平均每年要搬迁3000多户,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质、洪涝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任务,实现避灾搬迁应搬尽搬目标。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洛南县按照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化安置“三为主”的工作思路,以县城为中心,在县城规划建设了阳光庭园、栖凤湾等千户以上移民新区4个,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旅游景区,在永丰、景村等镇政府驻地和集市周边规划建设移民新区8个,在巡检、保安等镇规划建设移民搬迁示范小区5个。
洛南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建国说:“凡进城入镇的移民搬迁户,家庭人口3人以下(含3人)的按6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5万元;家庭人口4人的按8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5.5万元;家庭人口5人以上(含5人)的按10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6万元。”
据统计,2011至2013年,洛南县共建成集中安置点83个,实施搬迁安置9600户38588人,完成投资16.83亿元;2014年规划的12个集中安置点2800户主体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完成投资6.2141亿元;2015年计划搬迁2800户11200人,规划集中安置点10个,计划投资6亿元。
“两房”结合,让农民变市民
去年,陕西省提出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房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将保障房中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与移民安置房统筹使用,按照“政策整合、对象拉通、优惠一致、城乡一体”的要求,整合“两房”政策和配套社保政策,让农村搬迁户像城镇低收入家庭一样可以享受保障房,通过购买保障房实现搬迁,由农民变身市民。
移民搬迁安置与保障性住房,一个针对需要搬迁的农户,一个针对城镇的低收入者。因为两者的保障对象不同,所以洛南试点两房结合,首先从政策整合和拉通对象开始,打破两房供应政策的“肠梗阻”。为此,洛南县出台了《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十条优惠政策》,从资金补助、户籍迁转、宅基地、承包地、林坡产权流转、抵押贷款、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