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管理”,“责任田”里比贡献;“广场问政”,根治作风顽疾;“五项制度”,深化为民服务;“四建”模式,提升非公党建;“互联网+”,联通流动党员;“三创三优”,激发工作活力。这是商南县在探索党建工作中,创新推出的党建六大“品牌”,如今,这党建六大“品牌”已成为全县工作的有力抓手。
商南县委书记刘春茂认为:“如何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大问题。今年以来,我们立足从严治党的新常态,紧紧围绕落实商洛市委提出的‘五个五’党建任务,不断创新思路、培育亮点、争创特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商南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有力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清单管理”抓实党建责任
商南县将党建责任制落实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根据不同党组织书记职责,年初率先推行了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制度,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主业勇担责、“责任田”里比贡献。
“以党建责任清单为抓手,结合‘双包双促’精准扶贫、陕南移民搬迁、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村两委换届等具体工作,将党建融入到角角落落,让每个党员干部的职责明确,让每个党员干部肩上有担子,激发党员干部新干劲,助推镇域经济发展,用实事解决如何抓党建的问题,用实在成效体现党建领航作用……”商南县金丝峡镇镇党委书记宋林宏说。商南县紧扣“定、亮、查、考”四个环节,全力将党建责任清单制度抓实抓好。
精准定“单”明目标。将党委“五个主体责任”细化分解为5类32个小项,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工作薄弱环节,研究确定责任清单,做到责任人、责任项目、责任内容、方法措施、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六个明确”。2015年,全县共制定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487份。
公开亮“单”强监督。按照年初各党委书记上报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县委组织部和县直机关工委审核、县委审定、县“两网两台一报”公布、印发党代表并做出履职承诺的程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着力形成书记带头抓、社会齐参与、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党建工作格局。
对标查“单”传压力。建立“周有记录”、“月有督查”、“季有交流”“三有”工作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和随机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党组织书记“清单”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传导压力,激励党建工作责任主体你追我赶、互比互赛,有效管控“清单”落实时间节点、质量效益。县委书记刘春茂亲自带队督查清单落实情况6次,下发通报3次、整改通知57条。
严格考“单”促实效。健全党建“清单”落实情况工作述职和约谈、函询、通报等机制,严格接受普通党员、党代表质询评议,问责问效和目标考核,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究,今年共约谈各级党组织书记11人次。目前,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完成责任清单销号1204条,启动党建创新项目34项,建成党建示范点41个。
“广场问政”根治作风顽疾
商南县在总结以往“广场问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在广度、深度、形式、力度上实现“四个突破”,问政实效大大提升。
突出扩面,在问政广度上实现新突破。10月12日下午举行的“广场问政”,问政对象直接为包括商南县县长崔华锋及8位副县长在内的县政府班子,参加问政的有在家的县级领导、各镇书记、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中省市媒体记者,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至此,商南县“广场问政”已实现了县级领导班子、县直部门、镇、村各层面问政“全覆盖”。
突出重点,在问政深度上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结合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大力开展专题问政、主题问政,推动重点工作、重点问题、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今年县级第三场“广场问政”,以棚改工作为专题,广大群众就补偿款兑现、回迁房建设及物业管理、拆迁户就业等方面踊跃提问,共提出17个问题,县政府领导都一一认真解答,切实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疑虑,对商南西街棚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突出便民,在问政形式上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商南县将“广场问政”与人大代表视察、政协委员咨询相结合,加快了“广场问政”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按照“方便群众、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原则,进一步灵活问政形式,在镇村广泛开展“庭院问政”、“田间地头问政”、“校园问政”等形式的问政活动,扩大了活动覆盖面,提高了群众参与率,增强了活动影响力,镇村开展问政106场次。
突出效果,在问政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将广场问政活动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对问政工作落实不力、群众测评不满意的药监局、科技局、司法局等12个部门单位开展了“二次”问政。全面推行挂牌销号和白色跟办、蓝色催办、黄色督办、红色查办“四色”督办制度,同时按照整改时限将整改结果分批定期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评判,今年“广场问政”群众反映的902个问题已全部解决到位。
“五项制度”深化为民服务
商南县把落实民事代办、当日接访、去向公示、民情日记、挂牌上岗“五项制度”作为加强镇(办)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始终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紧抓不放。
在镇办统一制作了月汇总公开栏,每月对先进、后进干部进行公开亮相,倒逼镇办干部将“五项制度”落实融入思想、融入行动、形成习惯。县上建立“一把手”责任落实、现场集中调阅、“四线”立体督查、组工干部包抓责任区“四大机制”,先后开展观摩评比2次、明查暗访4次、检查指导10次,下发通报2次,对落实“五项制度”不力的3名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警示提醒约谈。
清油河镇汇编优秀民情日记范例印发到干部手中,试马镇利用“周一夜校大讲堂”载体,每周交流一篇民情日记,每月对民情日记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管理、分类应用,把民情日记作为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青山镇和湘河镇积极拓宽民事代办渠道,在对群众到便民服务大厅提出的办理事项进行积极办理的同时,干部深入基层工作时主动了解群众的诉求,提供代理服务。城关街道办不仅保证信访当日接访,并创新建立了“有理大家评”平台,确保了每件信访案件都限期办结。城关街道办二道河村一村民曾赴京赴省上访5年,在解决这个信访积案时,街道办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官进行现场听证,仅两个小时就彻底解决了问题。金丝峡镇在落实当日接访制度时,建立视频通话系统,群众在镇上接访大厅可以直接通过视频向县级领导反映诉求。
“群众对我们基层组织及干部的评价如何,不在你有多么有钱,多么会说,而是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急需、急盼,实实在在为他们办一件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那么群众就会拥护你、配合你,你就会在村上、组上树起威信,群众就会尊重你。”湘河镇党委书记田忠文在民情日记感悟中这样记写到。
截至目前,商南县各镇办共收集民情问题2871条,已办结2773条;民事办理4646件,其中代办1856件;当日接访834人次、办结信访问题315个,交办328个。“五项制度”在商南县10个镇(办)得到刚性落实。
“四建”模式提升非公党建
“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共产党员也有自己的‘家’了。”近日,在非公党建座谈会上,神州实业党支部书记阮班坤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商南县坚持以党旗引领企业、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积极探索企业成立“同步建”、跟踪服务“动态建”、党群携手“互助建”、提升水平“示范建”“四建”模式,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抓、党委主要领导包片抓、相关部门分头抓、非公党工委具体抓的“四级联抓”责任落实机制,推行绘制一张党建网络分布图、制定一张党组织组建计划表、建立一本基础台账、共建一批党建示范点“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组织部门直接联系规上企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选派党建指导员、多元化经费保障“四大保障”机制,全力提高非公党建科学化水平。该县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89个,有效管理党员372人,自评二星级党组织17个、三星级1个、四星级4个,非公党建实现了“100%覆盖、100%影响、100%管理”。
中剑实业公司党支部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举党旗、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熟练掌握一项生产技术、开展一项节能减耗竞赛、带动一批非党员工、帮扶一名困难员工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积极把党的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有效发挥了党建带企建作用。目前,该公司以专家为依托、以党员为骨干实施的“763”科研攻关计划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申报国家专利,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建成试产,总投资95.6亿元的硅科技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
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该县非公经济与党建工作实现了互动双赢、同频共振。1至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3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5.3%。
“互联网+”联通流动党员
商南县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推行“二四三”信息化党建模式,确保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搭建县、镇两级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流出地主管模式,用乡情真情凝聚党员。针对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依托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通了智能手机用户“商南党员之家”手机APP、所有手机用户党务信息群发软件、QQ党员用户QQ群、非手机用户固定电话四条信息交流渠道,给传统党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无论走到哪,拿出手机就可以上党课,汇报思想,缴纳党费,真方便!”“没事打开手机进入我们的‘党员之家’QQ群,家里发生了哪些新鲜事随时都能知道!父母电话打不通,在群里随便找个干部或同乡都能传个话,帮忙看看家里情况。”“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组织对我们这些在外闯荡的党员真是考虑周到啊!”对于新开设的信息平台,许多流动党员赞不绝口。商南县依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坚持“五化管理”,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五大问题”。
坚持管理网格化,破解去向难掌握问题。在10个镇(办)设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在西安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成立2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或党小组、15个流动党员联络站,实现了流动党员线上线下管理全覆盖。
坚持过程痕迹化,破解管理难到位问题。依托“商南党员之家”手机APP应用软件,开设了党政新闻、商南要情、三创三优、政策公告、在线党课、创业先锋、法律服务、党费缴纳8个公共模块,10个镇(办)模块和4个内部模块。党员查阅公告通知、下载资料、缴纳党费、汇报思想、交流互动、留言回帖等与党组织联系情况,全部实现痕迹化管理、反馈和通报。2015年全县各站点与流动党员累计通话2130人次,群发信息15520条,更新信息677条,有236名流动党员借助网络缴纳了党费。
坚持教育远程化,破解活动难开展问题。依托“商南党员之家”APP应用、QQ群,开通“三会一课”、“党员转正”两个专栏,运用镇村管理员信息通讯稿、QQ群视频在线直播两种方式,架设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远程交流沟通的桥梁。今年全县共组织在线党课35次,接转组织关系126人次,收到流动党员思想汇报301份,转正党员两人,交流互动留言511条。
坚持信息分类化,破解作用难发挥问题。对流出党员按照10大行业类别及30岁以下等5个年龄段次分类标注,建立了15个党员交流圈。对特殊党员群体加注绿色五星标识,支部一对一定期走访、1+1专人帮扶,实行生产生活双重关怀。在返乡创业明星党员汪涵、康朝全等一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共建成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个,县级创业和孵化基地8个,荣获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称号。
坚持考核机制化,破解先进难体现问题。对流动党员参与学习讨论、党费缴纳、定期汇报等作用发挥情况每季度统计一次,结果反馈支部、进行打分评星管理。对履行义务不到位的党员进行告诫提醒,对优秀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党员按程序劝退除名。截至目前,全县口头告诫党员15名、书面告诫2名,除名劝退2名,有效提升了外出党员的遵规守纪意识。
“三创三优”激发工作活力
着眼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创特色、中心工作上水平,在全县党组织开展以“创新、创业、创先,争创优秀党组织、争当优秀领导干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三优”党建主题活动。
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四个创新”,积极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先后吸纳15名研究生、60多名本科毕业生到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工艺改造等工作,引导企业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对旧工艺实施改造,在新上项目和扩建项目中积极引进先进生产线和工艺,促进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型,神州实业、易联科技等7户企业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
大力实施干部创事业、能人创实业、群众创家业“三大创业”工程,以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县上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入驻、创业者参与”的形式,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县工业园区内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出口创汇示范园、电子商务示范园四个园区。依托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试马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个体创业集群,建设创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累计返乡成功创业人员1597人,涌现创业带头人400多人,创业投资额达19亿元。
大力抓好争先学先进、争先创先进、争先树先进“三个争先”,评选命名“五个好”优秀党组织54个,“五个表率”优秀党员领导干部20名,“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45名。其中,金丝峡镇寺湾村村主任赵启飞不久前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榜样。
在“三创三优”活动的引领下,该县学先进、比贡献、争一流的氛围更加浓厚,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顺利通过,信访法治建设年、西街棚改、返乡创业等工作在省、市交流了经验。重大项目观摩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前三季度,商南县完成生产总值43.74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9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财政总收入33058万元,同比增长0.9%;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0319元,增长10.6%。 (成江 梁俊 叶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