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昨天(27日)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作2011年度审计报告时指出,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一把手”的职务腐败问题比较突出,有43起。
“一把手”涉案占比38%
刘家义介绍,移送的案件中大多为利用公权牟取私利、侵蚀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有向民生领域渗透的趋势。
他说,这些案件涉及司局级及以上人员22人,占涉案总人数的7%;“一把手”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参与作案的职务腐败案件有43起,占犯罪案件总数的38%;金融、土地、国有资产管理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案件依然较多,有92起;还有14起发生在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领域。
第三方权钱交易成腐败新形式
审计报告在提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问题犯罪时指出,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成为一些领域腐败犯罪新形式。
报告指出,此次审计共发现这类案件14起,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中非法获利5.76亿元。主要表现为,一些公司或个人利用掌握的资源或“人脉”,通过中介方介入本来可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财税优惠、信贷发放、招投标及资源配置等活动,协助取得项目或资金,并未提供实质中介服务却收取“顾问费”、“咨询费”等。
惠民政策目标完成率低
今年审计报告高度关注惠民政策目标的实现,并揭示出民生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工程进度滞后、目标未如期实现这一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
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发现,重建城镇居民住房截至去年10月底仅有68%开工、44%完工,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发现,至去年底有54%的校舍加固和48%的校舍新建任务未完成;土地管理及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征收使用情况审计发现,4个市县供应“三类住房”用地未达到规定标准。
审计·违规
财政部被指“独揽”政府采购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由于政府采购标准的制定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审批、授予、考核、处罚都由财政部负责,使得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
报告进一步披露,在财政部授予甲级资格的633户采购代理机构中,有129户社会保险费缴纳证明与实际缴纳情况不符;未按规定向国务院报告6家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也未依法处理涉嫌违规单位和个人。此外,还以财政部国库司便函形式,审批(核)1319项采购方式变更和采购进口产品事项。
4100户央企未纳入国资经营预算
审计报告指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完整。至2011年底,4100户中央部门所属企业尚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刘家义说,去年42户中央金融类企业虽按其出资人分别向财政部、中投公司和人民银行上缴利润,但尚未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他还指出,现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比例仍偏低。尽管2011年提高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比例,但个别企业的收益上缴比例仍低于其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
京沪高铁全线土建招标违规
在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中发现了京沪高铁土建招标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刘家义说,在京沪高铁全线的土建招标中,铁道部违规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获取时间由至少5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小时,从获取到递交时间由规定的一般不少于7天缩短至不到24小时,这反映了在重大投资项目中招投标管理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
刘家义介绍,审计署主要组织对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中央支持新疆发展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进行了审计。这些工程在招投标、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工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