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夫妻,工作表现却相差如此大,公司领导纷纷找刘依谈话,让她多劝劝丈夫,工作努力一些。丈夫的“不争气”让刘依觉得没有面子,以至于李建龙的工作只能靠妻子刘依的关系才保住,夫妻俩的裂缝就在这种不平衡中逐步扩大。
来长沙两年后,李建龙终于准备辞职,而刘依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了锻炼,于是,她毅然和丈夫一同辞职,单独开起了门店创业。创业计划让原本只想安逸生活的李建龙备感压力,虽然他每天努力地看店、谈生意、应酬,但始终赶不上激情蓬勃的妻子。于是,周围的亲朋好友纷纷指责李建龙“游手好闲、不体贴老婆、吃老婆软饭”,而刘依也认为丈夫变得不再是以前那个让她敬仰的男人了。
于是,每晚他们就寝之前就是夫妻俩吵架的时段,刘依一次比一次凶地数落李建龙,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李建龙动手打了刘依一耳光。这记耳光让刘依中止了对丈夫的责骂。
改造丈夫失败陷入困境
“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老公终于有点男子汉气概了。”事后,刘依坦白说。这记耳光让李建龙意识到:既然在生活、事业中都无法征服妻子,动手打人就是他压制妻子的唯一方式。随着挨打的次数增多,刘依心中那份满足感逐渐被失望代替了,从而悲观认为丈夫对自己没有感情了,最终决定离婚。
“其实在这段婚姻里,丈夫才是受害者。”李卫老师分析。“自从来到长沙后,生活状态的改变却不是丈夫想要的。他为了这份情感一直在扭曲、委屈自己。他没有用好的方式与妻子沟通,或者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这点,他只是觉得自从结婚后,老婆、同事、朋友都不认同他。后来开店之后,他又觉得只要能生活得下去就好了,但妻子是个成功欲望强烈、内心又传统的女人,她认为家庭以丈夫为主,丈夫必须要比她强,所以她想把丈夫改造成那样的人。”
但是,刘依改造丈夫的行动不仅失败了,还刺激丈夫以打人来征服她,造成他们的婚姻走向了绝境。“这个时候,即使他们离婚了,也不代表问题结束了,以后他们再婚,同样的问题又会发生。”在婚姻心理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李老师,最后让刘依作出选择,“你其实并不想和你丈夫离婚,你只是不理解你丈夫,这个时候你需要想清楚,是要一个事业上的助手,还是丈夫,别把丈夫与工作助手混淆了。”
李卫老师的话让刘依陷入了沉思,也让李建龙如遇知音。经过之后持续的几次心理干预,刘依慢慢改变了她对丈夫的看法,并试着接受丈夫对生活方式的想法和建议。他们最终和好如初。如今,李建龙在家里充当决策者的角色,而店中的具体事务不用他打理,这样他又有了为妻子制造浪漫的时间与心思。
针对像刘依一样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李卫向记者介绍,一般来心理诊所寻求帮助的,90%其要求与内心真正需求并不一致。如今生活节奏过快,夫妻一方谁说离婚,对方耳中就只听到这两个字,而很少去寻找离婚背后的真正原因。而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是督促他们“照镜子”,方便他们看清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除李卫之外,其余人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