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蔡成平:中国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

中国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

2012-08-28 11:25:18

  每当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时,笔者心头总会不经意闪现出鲁迅先生1925年说的那句话,“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的‘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应该更进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了。”

  作者:蔡成平

  中日民间矛盾因钓鱼岛主权纷争而升级,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也渐渐高涨了起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抵制日货”运动再次风生水起。

  在8月19日“抵制日货”最盛的那天,有好几位百万粉丝级的“大号”微博名人转了一条私信过来,私信内容是网上盛传已久的“呼吁书”:“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若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若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若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将彻底瓦解!”

  其实,中国所谓的“抵制日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08年中国水师在澳门扣留涉嫌走私武器的日本船只而引发“二辰丸”案,随即广东地区出现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货的浪潮。1915年日本提出“对华21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曾引发中国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到了1930年代,中日进入战争状态,“抵制日货”则更为兴盛,茅盾著名的小说《林家铺子》(原名《倒闭》)正是通过取景于江南一小镇,来描写这一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

  在小说中,林老板女儿因爱穿“东洋货”而受人耻笑,“抵制日货”者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学,否则就剥光烧掉。林老板抱怨道:“哪一个人身上没点儿东洋货!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但牢骚归牢骚,他还是不得不花四百大洋贿赂“党部”,并撕掉商标当国货贱售。林家铺子最终倒闭了,原因不尽是“抵制日货”所致,但这种抵制对中小资产者的打击、当权者借此横征暴敛的嘴脸,在茅盾的笔下尽露无遗。

  这一百多年来,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中国一直存在意见分歧,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原外交官吴建民此前表示,“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但全球化进行到今天,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岂不很愚蠢吗?”这恐怕代表了很多反对“抵制日货”者的意见。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则认为,“抵制日货应把握分寸”,因为“中国虽然通过进口能力而赢得了影响日本的潜在权力,但这种潜在权力受到替代性不强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并不强大”、“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甚至目前完全没有替代货源”,“在这种情况下,抵制这部分进口日货,必然让我们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业蒙受重创”。

  《环球时报》早前的一篇社评则主张,应和日本打“连环反击战”,因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损失不会比日本社会的损失更大。中国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度越来越小于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日本技术的优势,遭到中国市场优势的平衡,而且市场作为报复工具,比技术工具更容易立竿见影”、“中国整体上蒸蒸日上,日本经济相对萎缩,两国角力,中方在士气上后劲更足”、“中国不会因民间反日情绪自乱阵脚,它只会增加中国社会的凝聚力,而日本社会比中国社会更容易分化”。

  那么,事实上如何呢?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根本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正如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断奶一样,所谓“连环反击战”云云,则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 相关阅读
  • 关于挪威废除死刑的讨论

      杀77人的挪威人布雷维克不仅不死,甚至仅有21年的刑期——平均每杀一个人只用坐不足100天的牢,这难免令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正如挪威司法部副部长所言:“我相信所有的讨论都能够说明,我们拥有正...

    时间:08-27
  • 银行做慈善 请再给点力

      从资产规模以及营业收入来讲,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大型商业银行始终都排在前列,但在各种慈善企业排行榜上,始终都没有这些中资银行的身影。  在201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显示,号称“全球市值第一&rdq...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