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广东省广州市给该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车人身份识别设备,监控行车轨迹。今年6月,广州市公车月行驶里程比车改前减少了45%,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公车“零私用”(据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网友浦江潮:广州的实践表明,如果肯下决心、肯想办法、积极作为,“车轮上的腐败”是能够遏制的。公车行驶里程减少45%、每年可节省费用约4200万元,这是令人欣喜的了不起的成效,足以为此次“科技车改”正名。回过头看,当初广州推行“科技车改”时,曾遭到社会舆论不小的质疑,以至于某车改领导小组负责人曾经很无奈地说:“公车改革是自讨苦吃,往往吃力不讨好。”其实,“治本”与“治标”有时并非界线分明,“治标”之策多了,落实到位了,形成合力了,往往就能达到“治本”的效果。最让人担心和最值得警惕的,恰恰是坐等所谓“治本之策”而无所作为,任由问题泛滥和恶化。
其实,公车改革路径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无论是像杭州那样的货币化车改,还是像广州这样的“科技车改”,只要能够切实节省经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成功的车改,就是值得鼓励和效仿的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