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成都“日行一善”的商洛人

成都“日行一善”的商洛人

2013-05-02 12:09:08

来源:

  最困难的时候,一碗面让何吉发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情。多年来,他一有时间就要在成都汽车站附近转一转,想在那里再一次遇见那位恩人,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然而他却一直没有看到那位蹬三轮车的断臂老人的身影了。因为恩人是位残疾人,他找不到恩人就把报恩的心撒向所有的残疾人。每当他遇到一位残疾人,他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

  2003年,何吉发在成都双清南路开起了自己的面馆——何吉发手撕面。面馆开张那天,何吉发在店里定下一个“规矩”,那就是只要是残疾人进店来,不仅可以免费就餐,而且还能免费跟他学厨艺。他告诉笔者:“能帮助他们,我感到很快乐。看见他们,我就像看见当初出手帮我的那位独臂老大爷。”

  2009年11月的一天,成都市区很罕见地下起了雪。中午时分,何吉发正在打扫店门前的积雪,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瘸腿老人在面馆门口徘徊,他立即上前询问:“大爷,你哪儿不舒服啊。”老人忙爬起身,轻声说道:“我饿了。”何吉发忙将老人扶到店里,亲自到厨房为老人做面条。老人连吃两碗面后才恢复了体力。于是,这位老人每天早上早早就来到店里吃一碗免费面条,吃完面后,何吉发还会给他一元钱。到了晚上,这位老人又准时来吃面了。整整28天,何吉发从来没有说半个不字。其他乞讨的人看到这位老人在何吉发手撕面馆里那么受优待,也纷纷效仿,有时一天要来好几个人,这也给面馆的生意带来了一些影响,但何吉发并没有因此而把这些人拒之门外,仍然是热情接待。

  这么多年来,到底有多少来这里接受帮助,或学到手艺后自己开店的残疾人,何吉发已经记不清了。现在,在他店里还有8名残疾员工,他们不仅学了手艺,每个月还能挣到可观的工资。在这里已经有7年工龄的聋哑人杨冬冬是洛南人,在家乡时,他听说在成都有一位乡党开的面馆,老板对残疾人特别好,他就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成都投奔何吉发了。

  涓涓细流暖人心

  2005年6月,一位残疾老大爷来到面馆吃免费面,吃完面后,用纸巾擦了擦嘴,理直气壮地吼道:“何老板,给几块钱我去喝茶嘛。”何吉发听到老人的话后,忙掏出两元钱递给老人,笑着说:“你老人家走好,路上注意安全。”一连好几天,这位大爷都是这样,店里员工忙对何吉发说:“老板,就你心好,你又没有欠他的,对他这种人就不能打惯适了。”何吉发笑了笑说:“老人嘛,是有些坏脾气,我们要学会宽容。”第二天,当那位大爷再来时,何吉发还是热情地招待他。令人没想的是,一个星期后,那位老大爷竟然把所有的面钱全部还给了何吉发,说:“小伙子,你真不错啊!我是有退休金的,我之所以那样对你,就是想看看你到底是真做好事还是假做好事。”得到老人的肯定和赞扬,何吉发心里很高兴,老人建议何吉发在店里设一个捐款箱,把好心人捐的钱集中起来,年底送到残联去。于是,何吉发特地请人书写了“日行一善,一生平安”条幅,在门口挂着一块一人高的招牌,上面赫然写着“残疾人免费就餐”另:本店长期招收学徒,残疾人优先,旁边的收银台上还做了个透明的捐款箱,每天都能收到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不等的钞票。“别看小钞多,大钞少,攒一年了,一年只开一次,每年都有至少三四千块钱呢!”之前,他把钱捐给成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2007年开始,他就把捐款送到战旗社区。由于战旗社区大多数居民是以前府南河上下河坝整治而搬迁的人员和农转非居民,所以下岗人员和低收入家庭较多。每到过年,社区工作人员都会用这笔爱心捐款给社区中的困难户买上一些大米、食用油、猪肉等最实用的日用品,按一定标准发放给困难住户。

  • 相关阅读
  • 在尼泊尔工作的山里娃

    4月18日,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山大沟深的丹凤县竹林关镇南沟村热闹非凡,新郎马亚锋正在这个穷乡僻壤的村庄里迎娶他的美丽新娘刘芬芬。据了解,新郎和新娘二人都在尼泊尔工作,此次回国就是专门为了回乡办喜宴。...

    时间:05-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