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商洛民歌之旅(一)

2013-05-20 11:11:45 来源:

本文作者在商洛采访途中

  引 子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歌就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歌是语言及文学的母体和源头,是人类灵魂最真切的一种声音。陕南民歌不仅是陕南的发展史,更承担了陕南人的生活指南。更早的时候,很多人不识字,却会唱民歌。民歌教会他们春种秋收,盖房娶妻生子,民歌雅训着他们的伦理道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便是:饭养身,歌养心。

  山民在河边安家,鸟儿在树上筑巢,山民等待收获,鸟儿盼望花开。那些树可能是他们前世的兄弟,田埂上的花儿亦可能是不幸夭折的儿女。小河涨水,那是山神的眼泪,亦是神灵的恩赐,这些便是陕南人的细腻与温情。这些情感的婉约,往往会被剧烈的社会变革大事件所冲淡,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忘记了那些质朴的原声。

  很早以前我无意中被一首陕南民歌所打动,于是便开始了为之倾心的南山之旅,走了很多路,却写的很慢。先是一些零星的文章发表在一些地方刊物,后来我试图解密诗经的归处,却惊喜的看到了美丽风景,听到了诗经从古代传来的声音,这一切让我欣喜若狂,欲罢不能。

  当我听了数以千计民众随心的、发自内心的演唱,我被那些朴素的歌谣震撼了。如果说美国民歌是来自民间的呐喊,那么陕南民歌就是中国社会民谣的一部发展史,是诗经的注脚,是远古传来的人类对生活的感知与歌唱。

  让世界看见,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南民歌的美妙,这便是一个作家,特别是出生在陕南的作家的担当,更应努力让人类了解诗意的南山,以及那壮丽山河所衍生出来的璀璨文化。

  我写作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人们重新出发,重访文明史,通过历史记忆对传统精髓的发掘,在新的时代中对经典重新理解与演绎,生成一个时代的文明。

  众神的天堂

  秦岭,中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犹如巨大的鸟翼,护佑着陕南这块神奇的宝地,同时也阻挡了陕南通往外界的路径,使它的大环境封闭起来,像魏晋前朝遗忘了南山这么个地方,即使动荡的战争年代,也未真正打扰它的安宁。

  南山?南山在哪里?它就是陕之南,是远古以来陕南腹地百姓对其地的俗称。行政区域上陕南是陕西省境内汉中、安康、商洛的统称,地理划分上,陕南是陕西省境内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一个庞大山地,位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之间的秦岭、巴山山区,北与关中以秦岭为界,西与甘肃接壤,东与河南相邻,南与四川、湖北毗连。这“两岸三地”总面积约71171平方公里。

  从卫星地图上看,那无数的河流仿佛密织的血管,把商洛、安康、汉中连在了一起,两条江(丹江、汉江)像是一条藤蔓,更是把陕南三地的人和风俗连在了一起,而风景把道路占满。正是这样的隐蔽,光阴流转,很多东西却无法被同化,它已经埋根在那一方水土里,这就是它的神秘文化,众神在这里徜徉,在这里长生不老,山民在这里世代耕作,悠然生活。

  我行走在南山,不经意就可以看见一棵树上挂满了红布,那是树修炼成仙了;在某一处结冰的山泉边,烧满了香火,那可能是山泉治好了村中某人的病。漫步在南山的乡间,随处可见神迹:一股山泉、一株不知名的树木、一座悬崖,都被山民们敬挂红布,当神礼拜。尽管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庙宇遗址仍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个村庄的山巅都有一座庙堂。在这些庙宇中,玉皇大帝、释迦牟尼、文昌帝君,乃至关公、土地爷均能安排一室。那些无数的道场,大小不一的庙宇,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南山的每一个村庄,那是南山人的精神寓所,缓慢地雅训着那里的山民。在南山你会奇怪地发现,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或是儒家,它们都能和睦相处并被南山接纳。也许是南山人信奉万物有灵,才有了佛、道、儒的千年不息,才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他们又能在敬神时,毫不内疚地不尊清规,坦然饮酒吃肉。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