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劳模父亲刘西有

劳模父亲刘西有

2017-06-01 10:47:55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1.jpg

2.jpg

  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作家父亲屈超耘,一个是劳模父亲刘西有。两个身份迥异的父亲,不但给了我完整的父爱,而且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尤其是劳模父亲刘西有那朴实无华的实干精神和对党无限忠诚的坚强信念,成为我及后人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一1949年10月,新中国的阳光照进了商洛山中一个名叫马炉的穷山沟,曾经如牛似马的马炉人和全国人民一样,开始了对当家作主幸福生活的憧憬。在刚从水深火热中逃脱出来的山民中,有一个小名叫刘庆的放牛娃,是全村年龄最小受苦最深的人。他自小失去了父爱,大哥拉了壮丁,三弟被狼叼去了,家里就剩下了他、二弟和守寡的母亲。为了二弟和母亲的生活,12岁的刘庆上黄龙山当了放牛娃,一年360天除放牛外,每天天不亮就被赶起来担水、扫院子,稍有怠慢就会挨打受饿,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主人不吃的黑馍。苦挣苦熬一年到头,只能在腊月三十晚上回家与亲人团聚,第二天又得东躲西藏,逃避拉壮丁。他做梦都盼着有一天自己能和母亲、弟弟过上好日子,吃上一口饱饭。当红太阳的光辉照进马炉这个穷山沟的时候,他是第一个感受到温暖的人。他就是早年的刘西有。

  1950年2月的一天,刘西有从区上开会回来,把村里的7户农民召集起来,传达党中央“组织起来由穷变富”和“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精神,决定把村里的8个光棍汉子组织起来,成立商洛山第一个变工队。他的号召得到了大伙的响应。可人组织起来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劳动工具。为不影响开春大干一场,他和一个好伙伴冒着料峭的春寒,步行去百十里外的赵川的铁矿背矿石。在赵川,他俩以换工的方式起早贪黑,用20多天的时间换回了87斤生铁,于月底赶回了家乡,以同样的换工方式把毛铁打成了12把一尺长的虎牙镢。这年春天,刘西有的变工队肩扛12把崭新的镢头,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商洛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山区,马炉大队更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炉岔沟,麻石头,十料庄稼九不收,天一旱连根烂,天一涝水冲掉”的民谣便是对马炉的真实写照。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要改善贫穷落后的面貌,仅靠小打小闹是不行的。1951年春,刘西有的变工队在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摸爬滚打后,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开始转为互助组。他们通过斗地主分田地,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生产了。至1954年冬天,互助组发展成为15户的初级社后,刘西有带领大家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乱石堆中修田造地,同时对全村的山水田林路进行规划,开始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为1956年高级社的创建和1958年人民公社的成立,起到了带头作用。

  人民公社成立后,刘西有和他的一班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康沟作为炸沟修田的首期工程。他把全大队的劳力集中起来,在光石板上垒石坝,用背篓把别处的土背来垫上,修成了梯田。采用修涵洞的办法,上边种地,下边流水,修造石砍梯田和沟台地千余亩,战胜了4次暴雨和洪水造成的灾害,夺得了粮食产量大丰收,首次解决了马炉人的吃粮问题,使人老几辈没吃上麦面的康沟人开始有麦面吃。这一奇迹在省上引起了轰动,陕西省和商洛地区多次派人前来调查核实后,对马炉大队的愚公移山精神给予了肯定。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各行各业群英会,刘西有代表马炉大队光荣地出席了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为马炉大队签发了国务院的奖状,从此刘西有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劳动模范,“十二把镢头闹革命”成为他带领乡亲艰苦创业的高度概括。

  二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刘西有就按制定的发展规划,着手封山育林工程,要让“高山戴帽,荒山变绿”。为此,他号召党员有党员林,青年有青年林,妇女有三八林,并亲自选定地点,由点带面,仅10年时间,就使全大队70%的荒山得到了绿化,结束了马炉人无柴烧的历史。

  1971年春,刘西有再次提出了要让“经济林缠腰”的构想,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后,他一人来到芋家山的老表周金海家。对刘西有而言,芋家山是他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小时候他最想去的地方是那里,最害怕去的地方也是那里。想去是因为姨家的生活比自家的好,能吃饱肚子不算,还三天两头有白馍吃。而害怕去是因为在姨家要干捏不完的山萸活,从秋季山萸果摘回来开始,一直要捏到来年春季才结束。父亲这次来,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征得姨父同意后,他挖了30株山萸树苗,怀着对脱贫致富的憧憬与希望连夜赶了回来,于第二天清早分给全大队13个生产队栽种。大多数生产队的态度是积极认真的,但有少数生产队的人对父亲的做法不理解,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结果不几年,态度积极认真的生产队所栽种的山萸树程度不同地挂上了果,看着红玛瑙似的山茱萸,人们似乎看到了火红的生活希望。而敷衍了事的生产队栽种的山萸树不到一月时间就死了,这时看着别人高兴的样子,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首次栽种的成功,不但鼓舞了刘西有,也鼓舞了全大队的干部群众。为了大面积栽种,刘西有根据山萸核只有鸟吃后再

  拉出来才能发芽的传闻,把

  苗全部移栽在大田里,一年时间就长到了半人高,且比自然发苗的树提前一年挂果。于是,刘西有决定成立全公社第一个药场,除了大量繁殖山萸苗外,还栽种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丹参、当归、党参、生地等中草药,供给大队的合作医疗站使用。几年间药场繁殖的山萸树不但满足了全大队的栽种,还陆续卖给了邻村的甘江、创业、东坪、寺坪和外县栽种。十年后的1981年初春,料峭的春寒裹不住春天的脚步,当年栽种的山茱萸到了盛产期,一时间马炉的山坡涧畔,处处都是鹅黄的山萸花在绽放,原来那个贫瘠、蛮荒的穷山沟已经被鸟语花香所替代,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正在形成。我的父亲刘西有这时却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还没等到山萸果成熟,就走完了他五十六岁的生命之旅,永远地去了。也就在那一年,马炉的山茱萸获得了大丰收,且价格不菲,一斤山萸肉卖到70元,全大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收入超过了万元。1982年清明节那天,马炉的乡亲们一大早从沟沟岔岔赶来,在父亲的坟前排成长长的队伍祭祀父亲,那一串串鞭炮、五颜六色的花圈,把父亲的坟茔装扮得分外肃穆,父亲的在天之灵如果看到这样的场面,他一定是欣慰的,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人建造了一座“绿色银行”。

  三

  虽然父亲带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刚正不阿的做人风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了我享用终生的精神财富。

  1962年至1963年,由女记者金凤采写的长篇通讯《当代愚公——记刘西有和他的伙伴们》在《人民日报》刊发后,刘西有连同马炉大队的名声越来越大,马炉成为西北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紧接着著名诗人魏钢焰出版的《宝地、宝人、宝事》一书,也收入了《旗手刘西有》一文,全面地介绍了刘西有艰苦创业的经历,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省地县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常住马炉,协助刘西有的工作,刘西有更是夜以继日地苦干实干。由于没有劳逸结合,加之那时生活艰苦,他患上了多种疾病,尤其是胃疼的毛病说犯就犯,常常疼得在地上打滚。这时正在马炉住队的月日公社的刘西领书记实在看不过去,听说蓖麻油能治胃疼,就瞒着父亲由大队出钱,从邻村买了5斤蓖麻油,让父亲治病。没想到父亲知道后,不但没领刘书记的情,还说他不该这样浪费,俩人吵了起来,最后刘书记不得不把油退掉,一气之下回到了公社。

  1964年冬季,农田基建的战役就要打响,却没有抬石头的铁丝,刘西有利用到县上开会之机,顺便为大队购买抬石头用的铁丝。他把队上的钱包在用猪尿泡做的钱夹的一端,把自己的钱包在了另一端。等铁丝称好后,他才展开钱夹寻着大队的钱。营业员见他那么认真,就问他:为啥把钱放在了两处?他解释说,要公私分明,不能把队上的钱和自己的钱搅在一起。营业员笑他愚昧,简直比《创业史》里买稻种的梁生宝还梁生宝。他不管啥生宝,付完款背上铁丝就走。过后这位营业员才得知穿草鞋、裹缠子来买铁丝的农民“老粗”是全国劳模,不由肃然起敬,逢人就讲刘西有买铁丝的故事。

  1965年春,马炉大队马莲台生产队来了一个外地的买牛客,那时正好生产队饲养的牛群里,有一头性情暴躁的老犍牛,平时拉磨犁地谁都降服不了它,唯有刘西有才能降服住,生产队就把这头犍牛卖给了外地客。第二天早上,刘西有和外地客一块把牛赶到了县城一家旅店后,便返回马炉大队。奇怪的是刘西有回到家没多大功夫,那头牛也沿着去的路线回到了马莲台。大部分社员都说牛回来了就算了,外地客不会来找的,我们白赚了一笔钱,而刘西有却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说赚钱不能昧了良心。第二天清早,他又跑了40多里山路,把牛送回了县城。在丹凤县汽车站门口,买牛的外地客正着急得不知该去哪里找牛时,刘西有和牛出现在他的面前,外地客感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说,你们不愧为先进。边说边掏出了50元钱,一定要谢父亲。父亲说,我如若要你的钱,就不会把牛给你送来。帮他把牛赶上卡车后,父亲才放心地回了家。

  1981年槐花飘香时节,父亲的肝病已到了晚期,而我面临的高考也一天天逼近。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刚到医院,就接到县委通知,说是第二天上午,地委李书记要来探望父亲,让父亲提前做好准备,有什么要求,可以向李书记提出来。来人走后,我想我考学没有多大把握,自己又是个残疾人,干不了重体力活,就想让父亲向组织申请,给我安排个工作,好坏有碗饭吃就行了。没想到我给父亲说了后,他坚决不同意,说组织已很照顾他了,再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我急得哭了起来,母亲这时也帮我说话,最后他勉强答应了我。第二天10时左右,李书记在县上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父亲所在的病房,这时的父亲已到了弥留之际。李书记临走时一再询问父亲:老刘,你为党工作了一辈子,还有啥需要组织给解决的?这时我多么希望父亲将我工作的事向李书记提出来,可父亲始终没有提,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一个大老粗农民,党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谢组织,没有……啥……要求。”话刚说完就又昏迷了过去。送走了李书记一行,我实在无法理解父亲,但看到他痛苦的表情,我还能说什么呢!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出席过党的九、十、十一大代表的农民劳模。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永远活在商洛人民心中的名字——刘西有。

  • 相关阅读
  • 大山女子谱写动人的歌

      辛恒卫 田祥忠  上世纪80年代末不到20岁的范荣娥出落得像一朵鲜花,招人喜爱,好多人家来提亲。她却看上了同乡那个叫张乾昆的小伙子,乾昆是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腰庄河村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工艺人,谁家要出嫁女儿,...

    时间:06-01
  • 劳模的一天

      如果说大地是一架琴,那么架在这广袤土地上的输电线路就是琴弦,它傲然穿梭在崇山峻岭和幽岭峡谷之中,而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走在巡线道路上的电力职工就是这架钢琴最美的演奏者。琴声如天籁,奏出心中最美...

    时间:06-01
  • 山里娃的引路人

      文/图 白明鹏  邓惠民,柞水县曹坪镇沙岭教学点教师。今年 59 岁的他,执教 43 年,用清贫、坚守和操劳,在偏远的山村拉起求学的小手,在简易的讲桌上点燃知识的火把,把一个个面临辍学的山里娃变成了品学兼优...

    时间:06-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