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能人能项

丹凤:“包工头”当村支书 穷村旧貌换新颜

2013-01-29 10:36:22 来源:

  美丽的东川移民新区

  2012年12月20日,天空飘着雪花,我们一大早来到铁峪铺镇东川村,一片整齐划一的新式建筑群在灰蒙蒙的乡间格外醒目,村口休闲广场的石头上雕刻着两个大字“东川”,这里是丹凤县第一个搬迁入住的移民新村——铁峪铺镇东川村。村口处,村部大楼、休闲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卫生室、停车场一应俱全;步入村内,五条干净的水泥路将94栋小洋楼横纵相连,孩子们在路上玩耍,漾出一阵阵欢笑声。两层新建的东川便民服务中心与鳞次栉比的移民新区紧挨着,村支书王天长和几位群众正在服务大厅商量着什么。听了我们的来意,王天长搓着双手,显得有些拘谨,旁边的一位村民搭话了:“王支书是那种爱干不爱说的人。”

  王天长现任丹凤县铁峪铺镇东川村党支部书记。当年,他毅然放弃年收入10万多元的包工头一职,而当起了一个月只有几百元报酬的“村官”。他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处处为群众着想,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能人支书”;在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中,他吃苦耐劳,敢打硬仗,被评为2011年度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个人。

  在走访搬迁户的途中,王天长告诉我们,他是2008年才当上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之前,他在山西、西安承包建筑工程,是个名符其实的“包工头”。正当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时,镇上的领导先后多次找到他,诚意请他回去当村干部。“东川村是由以前的杨湾村和东川村合并而来的,村情复杂,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松散,村干部大部分不安心工作,群众间矛盾纠纷很多。当时一些亲戚、朋友都劝我好好做工程,回老家当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的村干部,做的都是得罪人的事,但我思索再三,还是回来了,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但家乡人还不富裕,是该回到家乡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了。”那一年,王天长在村干部公选中以全票当选东川村村党支部书记。说起当年的转型,王天长并没有后悔之意。

  来到移民新区,王天长指着脚下的地面说,现在移民集中安置点所在的这三十多亩地,过去是低洼沼泽地,比对面的312国道路面低出了3米多,能种水稻,但产量很低,他早些年一直在琢磨着如何把这块地开发出来。“背后是山,前面有水,当时就设想能不能在这儿建一个生态移民山庄,做一个垂钓园项目,向旅游度假区发展。正在谋划着,就传来了陕南移民搬迁的喜讯,着实赶上了一个好机遇。”

东川村一角

  让受灾群众有个新家

  在这个移民新区里,大部分住户是在“7·23”洪水中受灾的群众,其中有来自武关镇和其他村组的村民。要让当地村民接受外来村民入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天长记得当时在村民大会上他是这样给大伙说的:“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发展要靠人,只有先把人集中起来,才有干大事的力量,想搬来的很多人都是有钱有本事的能人,能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大伙儿从心底里被他的一番话感动了,涉及到三个组105户村民的土地征占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为了建成既舒适美观又经济实惠的房子,王天长在网上查了好多资料,多次征求搬迁群众的意见,最终从网上购买了深圳一家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之所以建成这种平屋顶的样式,是因为它比坡屋顶造价便宜,就这一点便可以给每户节约几万块钱,搬迁户大多数手里都不宽裕,尽量为他们考虑,能省就省。”王天长说,移民搬迁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程都要从搬迁群众的角度考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他天天都在工地上守着,协调、监督、管理,既保证了建设进度,也保证了房屋质量。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