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能人能项

历经风雨始凌霄

历经风雨始凌霄

2013-09-29 09:32:54

来源:

  刘凤林,丹凤人,1964年生,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国画专业。现任陕西省美术协会理事、陕西书画院副院长、商洛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商洛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秦岭画派创始人之一。

  古人有这样的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方觉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看起来是一首赞颂小树成长的诗,但立意却是在讥刺世人从来不把当初的小树当一回事,比及成长为栋梁之材,这才发出惊叹!用这样的诗意比喻画家刘凤林的成长之路,倒也非常合适。

  1964年3月25日,刘凤林出生在凤冠山下丹江河岸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户人家。凤冠山雄居秦楚交界之处,具有丹凤朝阳、百鸟来仪的意思,父亲便借此给他取了“凤林”这个名字,希望他将来能朝着吉祥如意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凤毛麟角式的有用人才。

  刘凤林的曾祖父是个丹青高手,能写能画,所画的水牛、兰草很有名气,四川博物馆就藏有老人家的作品。他的父亲也同文化结缘很深,先做教师,后当文化馆馆长、剧团团长,再后来担任丹凤师范的党委书记,教过美术,画过布景,也是丹青好手。大哥刘凤皋毕业于西安美院,走过的路和父亲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当地文化艺术名人。这些都使凤林受到了耳濡目染,也成就了他的梦想,这就是立志画画。9岁的时候,刘凤林获得了全省儿童美术作品大奖,更坚定了他的信念和决心。上小学的时候,每到节假日,他经常背上军用水壶和锅盔馍,揣着速写本子和碳素笔四处写生,每天最少20张,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不管天晴下雨、春夏秋冬,率皆如此。有时候,他独自走进深山老林,山的幽静、肃穆气氛使他既感到敬畏又感到害怕,既感到亲切又感到生疏。自此,他对山水、对颜色、对大自然产生出一种敬畏之心。有了这种敬畏之心,他就再也不敢懈怠了,只能进而不能退,只能学好而不能勉强。他对眼前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有着勃勃兴致,商山、四皓墓、岩洞、桥梁、农村风光,都是他笔下描摹写生的对象。在这样的勤奋努力、手眼训练中,他不仅提高了,进步了,更是养成了一种自觉的绘画习惯,画画从而成为不必让家人督促完成的一门功课。

  人生有“三部曲”,这便是上大学、找工作、谈对象,第一部唱好了,后边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而凤林在“第一部”上大学上,就产生了曲折。上高中时,因为偏爱画画,导致数理化功课跟不上,老师纠正不过来,家长也很着急,就把他转到商镇中学。商镇中学名师荟萃,尤其是平凹的父亲经常对凤林进行开导、辅导,希望他能一举高中。1981年高考前,平凹的父亲去西安为学校买锅炉,顺便送凤林考试,吃住安排自不消说,大家也都给了他热情的鼓励和关心。可这一次,因为外语太差,凤林名落孙山,这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促使他作了深刻的反省。接下来,他发誓停下画笔,狠抓文化课,扎扎实实学了两年,于1984年收到了西安美院的录取通知书。

  美院人才济济,油画、国画、雕刻、书法门类齐全,名家辈出,其中刘文西、姬国强、郭北平等人的画作,使凤林大开眼界,受到了灵魂深处的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影响。在长期的听课、观赏当中,他学到了绘画理论、绘画技巧,真正掌握了其中的一些精髓,为以后的美术创作铺就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在美院的各种场合、展览中,凤林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思想以及灵气,也受到了老师们的垂顾关爱,继而成了他们的得意门生。可以说,在美院的四年学习当中,凤林收获最大的,是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怎样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传世作品。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