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能人能项

守望30载的光影岁月

守望30载的光影岁月

2013-04-25 11:09:11

来源:

李宝存在挂银幕

  30载春秋,他走乡入村,为农民送去文化食粮,累计为乡亲们放映电影1万多场次;30年艰辛,他栉风沐雨,像头老黄牛任劳任怨,继续演绎着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光影岁月。他就是洛南县年过半百的乡村电影放映员李宝存。

  20岁当上放映员

  李宝存是景村镇景村街社区人,1983年,那时他只有20岁,就在当时的景村区电影院做了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行业逐渐衰落,各乡镇放映队由于收入日渐缩水纷纷解散,放映员经商的经商,出门打工的打工,李宝存却仍然坚守着这份清贫的工作。

  一辆普通的机动三轮车,一部先进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一幅洁白的幕单及一套笨重的音响,是他到各村免费巡回放映电影的全部家当。无论春夏秋冬,霜打雨淋,他都坚持每月至少到各村公益放映一次。放映实行政府买单、远程监控、群众受益的模式。

  半场电影的遗憾

 

  4月20日,李保存要去50多里外的洛南县与丹凤县交界的灵官庙村去放映公益电影,经他同意,笔者有幸一同前往,亲身感受到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艰辛和不易。

  由于前一天连夜小雨,气温下降,加之路上的湿气还未退去。下午5点,他就准时出发,在崎岖、颠簸的山间道路上行驶了1个多小时来到放映村,选地点,与农户洽谈接电事宜,农户同意后他掏了电费,挂银幕、接电、搬放映机调试,他一边工作,一边和我攀谈着,“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李宝存谈起几年前的一件小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那是正月的一天夜里,由于农村电压不稳,放映灯泡烧坏了,又没有带备用灯泡,致使影片没有完整地放映完。时隔多年,李宝存却始终不能原谅自己。“这是我30年电影放映工作中唯一一次没有为乡亲们放好电影,一个灯泡千余元倒无所谓,只是看着乡亲们遗憾地散场,自己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留守老人和孩子是农村电影的主要观众

  留守老人爱电影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又开始逐户通知村民前来观看,忙完这些已近晚上7点,又到了电影放映时间,他舒了口气,又操作起放映机。7点电影准时开映,银幕上跳出了电影《湘西剿匪记》片头,院落上立即安静下来,小孩子坐在木桩上,村民们都自带板凳聚拢在一起。李宝存估算了一下,观众不下40人。他舒口气,坐下来点了支烟。“如今,农村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看电影的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了,当今社会都在关心这些弱势群体,我能为他们服务,非常高兴。”李宝存激动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电影是老百姓唯一的精神食粮,当年电影十分受农民欢迎,常有人走10多里路前来观看。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甚至还有电脑,老百姓对看电影的热情也不如以前高了。”

  “那时候比现在辛苦多了。”李宝存介绍,刚开始放电影时,设备还是16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出门一趟都要带上几个大箱子,而且设备又大又笨重,经常肩挑手提放映设备,每30分钟要换一次胶片。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16毫米胶片放映机已被轻巧便捷的数字放映机取代。现在只需一个解码卡,就能为村民送上各种各样的电影。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