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主建筑东大殿,该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距今1100多年,是全国现存的极少数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国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这具门板,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33尊,高1.95米至5.3米不等。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10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壁画中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都画得非常细腻。
大殿左右的四根梁下,遗留有不少唐朝人的题记,字迹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独特的佛像雕塑艺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中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我国社会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在了解了佛光寺的基本布局后,独特的唐代佛像雕塑艺术也非常值得欣赏。
丰满的人体造型。在佛光寺佛像雕塑群中,其艺术造型无一不是丰满健壮的。这种丰满的造型与隋唐以前形成鲜明的对照。您可以逐次欣赏释迦牟尼、弥勒佛、迦叶佛等佛像,看看他们的脸、手、脚等,是不是有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特点。
独特的秀美五官。与其他朝代不同,佛光寺塑造人物的五官有其独特的秀美。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造像人物眉毛较直,除个别外一般较短,双眉间距较窄。而佛光寺雕塑人物的眉均为弯弓形,细而长,弯度大,双眉之间距离宽。
优美的站立姿式。唐以前的佛前菩萨像都是双腿并立的姿式,而佛光寺的菩萨像全部都是S型的站立姿式,腰部稍弯曲,腹部微突起,有的向左弯,有的向右弯。这种优美生动、自由随便的站立姿式,使塑像充满了活力,显得轻松愉快。
浓厚的世俗文化。所谓世俗化,是与偶像化相对而言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少朝代,佛像塑造的特点多以偏重威严,面目呆板,佛座高垒,森严之极。但在唐代却日渐世俗化,不论释迦牟尼,还是文殊、普贤,不论阿难、迦叶,还是胁侍菩萨,都和蔼可亲、慈祥善良,使人容易亲近。(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