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文化研究

古籍整容十步新生

2012-10-29 16:07:24 来源:

  它们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见证者,以一己之身集纳着中华民族的岁月流变,风雨阴晴———它们是一本本古籍。

  日前,重庆图书馆和重庆晚报影友会联合发起“发现重图之美”摄影赛,一群资深摄友在经过特许后,走进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和珍藏着45万册珍贵古籍的库房,探秘鲜为露面的馆藏古籍。其中,古籍的修复过程成为摄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

  那么,这些原本破烂不堪的古籍,是如何修复的呢?

  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陆纲 影友会会员 莫天正 黎忠虎 李科 王蜂 摄影报道

  扫描建档

  “这一步是对古籍有个整体判断。”古籍美容师傅晓岚解释,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先得诊断病情一样。要用扫描仪挨页扫描,为古籍建立完整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古籍使用的纸张、页数、破损情况、修复方法、装订位置等。在破损情况一栏中,要把每个破洞的位置、大小都一一写明。

  整理编号

  确定方案

  选择材料

  诊断方案敲定后,接着就是选材。傅晓岚说,选用什么样的纸张大有讲究。首先得明确使用哪种纸张,包括竹纸、麻纸、皮纸等。在纸张厚度上,新补的纸厚度只能等同或稍薄于原本的纸,绝不能比原纸厚,“如果太厚,就会增加整本书的厚度。”

  纸张的颜色也有讲究,新纸颜色只能淡于原纸。傅晓岚说,为保证质量,他们使用的纸张全部是从宁波专门采购的手工碱性纸,纸张的酸碱值为7.5—10。

  修复使用的糨糊和调制糨糊的水也有严格要求。水要求使用碱性水,糨糊是用食用的小麦淀粉调制。

  彻底清洁

  原材料备齐后,修复人员要先给整本书做一次彻底清洁,把书中的虫蛀、霉菌一一抖出来。傅晓岚说,由于常年没有翻动,书里满是虫蛀、霉菌,非常脏,就算是再热的天,他们也一定要戴上口罩才能翻动。

  逐张点补

  古籍的修复分为干补和湿补。干补主要针对破损不严重的古籍,见洞补洞,相对简单。湿补是针对破损严重的古籍,得先用水把纸打湿,把皱折用钳子一一牵直,再开始补洞,过程非常麻烦。

  补书是不是就像裱画那样呢?“比裱画复杂多了。”傅晓岚介绍,古籍修补只能进行点补,每个洞都要用一小块纸点裱上去,然后把边缘搭在原纸上的超出2毫米的新纸全部用镊子钳去。这个过程很费功夫,补一个洞往往得重复钳几百次,才能把过多的新纸打理干净。一页上如果有几十个破洞,往往得补上几天。目前他们一年只能修复约30本古籍。

  古籍咋划分?

  专家介绍,古籍的划分以1912年为界,出版日期早于1912年的,就算古籍。古籍中还有善本和普本之分,清乾隆以前的都可算善本。目前,重图馆藏45万册古籍,其中有200多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可称之为国宝。在这当中,一本唐代的《唐人写经》残卷算是年代最早的古籍。

  古籍住在哪?

  重图45万册古籍都珍藏在什么地方?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重庆晚报记者一行来到图书馆六楼,这里是重图特藏文献中心,保存古籍的库房就在同一层楼。想进去,先得通过两重大铁门,任何人进出库房必须登记。

  迈入库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约两人高的密集书架,草药香扑鼻而来。架子间整齐地放着一本本泛黄的线装书。管理员付荣芳介绍,这个约1000平方米的房间,就是重图45万册古籍的家。

  古籍咋摆放?

  “这些古籍都上了年纪,特别娇柔。因此,库房对温度、湿度和空气酸碱度都有严格要求。”重图特藏文献中心主任熊忠华介绍,库房中安置的是精密空调,还配置了抽湿机。温度恒定在16℃~22℃,空气湿度保持在45%~65%。为了防虫,还要放上芸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