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刘占良)据市植保植检站近日监测,4月下旬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干旱,总体降水偏少,小麦穗蚜发生普遍,部分县区蚜虫数量大,且田间蚜量增长速度较快,全市小麦穗蚜偏重发生,部分旱塬地区大发生趋势明显。
据市、县植保部门5月5日至8日调查,当前,全市平均百株蚜量是近3年同期均值的2~5倍,部分县区已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近期,在南部低热区小麦已进入乳熟期,加之旱情较重,气温较高,小麦植株早衰老化,麦蚜食物条件恶化,促使部分麦蚜发育成有翅蚜迁飞转主为害。商南县5月6日在十里坪镇调查发现,该镇有6个村发生玉米蚜虫严重危害,发生面积达6100亩,百株蚜量达3200余头,且以有翅蚜居多,占总蚜量的55%,并呈蔓延趋势。针对该镇玉米蚜虫突发重发情况,商南县植保站迅速出击,立即为重发村组免费投放防治药物吡虫啉36公斤,功夫20公斤,机动喷雾器2台,并派技术干部现场组织指导开展统防统治,目前灾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小麦穗期蚜虫发生世代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当前发生基数水平高。据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我市以晴、多云天气为主,目前我市小麦主产区大部分区域小麦进入灌浆期至乳熟期,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穗期蚜虫发生为害,预计下一阶段部分旱塬地区小麦穗蚜发生数量仍将迅速上升,为害进一步加重。各地应加强麦田及玉米田蚜虫的监测调查,抓住当前最佳防治期,积极组织开展应急防治工作。
防治适期:近期至5月中旬。
防治药剂: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虫量高的地区于第一次药剂防治后7天再药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