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镇安探索出5种精准扶贫模式2016年1万户3.2万人脱贫(图文)

2014-07-31 16:36:25 来源:华商报-今日商洛

 
  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
 
  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社区居民朱代芳,今年7月份刚刚进入小区对面的中小企业孵化园打工,说起现在的变化,她称做梦也没有想到。搬迁下来环境好了,也有了固定收入,政府考虑很周到,移民户基本上都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打起了工,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介绍,云盖寺镇花园社区是2012年启动建设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设计规模为5000户,一期建成入住1112户4225人,二期启动建设1016户。按照程序,精准识别出贫困户231户866人,占社区移民总户数的23%。
 
  蒋维杰介绍,为了保障小区移民就业,在安置点周边配建了中小企业孵化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生态茶园,实现搬迁户就近就业。积极探索“部门包扶、干部到户、社区组织、园区带动、企业承载”的精准扶贫模式。
 
  据了解,云盖寺镇花园社区由镇安县发改局、住建局包扶后,积极发挥三大园区10个企业的承载作用,解决搬迁扶贫户就业343人。一体化项目建设16家企业解决搬迁贫困户就业130人。利用社区互动资金协会为18户搬迁扶贫户办理创业贷款68万余元,实现自主创业15户35人。
 
  金融扶持助力贫困户脱贫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距镇安县东坪高速路出口2公里处,紧邻塔云山旅游风景区。7月25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丰收村,看到村广场修建一新,各种文化活动设施齐备,广场旁两排2层的移民搬迁小洋楼看上去格外显眼。
 
  村民陈洪明说,由于距离塔云山旅游风景区较近,村上不少人家都办起了农家乐、农家宾馆,村里成立丰收村旅游公司。现在又借着信用联社包扶丰收村的机遇,许多村民都搞起了创业。陈洪明说,下一步他计划养羊,正在积极争取扶贫贷款。
 
  村民李小东现在是丰收村旅游公司的一名职工,他说以前挣钱都是在外边打工,下苦力,现在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挣钱。村里还定期举办秧歌、山歌、民歌表演等农村风情文化活动,吸引城市游客来休闲度假,带动了村民增收。
 
  青铜关镇党委书记邢光阳说,丰收村180户701人,“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工作队驻村,及时入组入户开展调研,摸透村情户情,确定了村整体发展思路。精准识别出贫困户71户322人,大胆探索创新信贷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储金会扶贫担保基金2500万元,按照1:5的放大比例,向贫困户发放贷款,已向丰收村2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08万元。村民汪和春贷款20万元,开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带动40多人就业;村民李先进贷款5万元种植烤烟40亩;村民朱昌发种植甘蔗15亩,贷款5万元购置甘蔗酿酒设备,年收入5万元……
 
  干部每月驻村至少10天
 
  据商洛市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方针,围绕“双包双促”这一扶贫工作主线,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镇安县制定出台了《镇安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在19个镇成立驻镇精准扶贫工作组,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包抓贫困村的“第一支部书记”。到目前,镇安县成立了145支扶贫工作队进驻各村,8138名干部分别包扶1万户贫困户,实现了新一轮扶贫对象全覆盖。
 
  镇安县县长璩(qú)泽涛介绍,在对镇安县202个村全面调查、准确研判后,确定了145个贫困村,精准识别出贫困户23772户77287人,并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分为居住条件恶劣、发展资金缺乏、产业发展受限、就业困难、救助保障物种类型分类管理。针对贫困户的五种类型,探索实施“移民搬迁、金融支持、合作社带动、园区承载、民生保障”5种扶贫模式。为了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镇安县还出台了《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考核办法》,把“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驻村工作制度,单位党政“一把手”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干部职工分期分批驻村帮扶,每月驻村10天以上,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每月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不少于10天,确保到2016年1万户3.2万人脱贫。(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魏光敬实习记者陈永辉文/图)

编辑:刘 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