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年轻时过惯了苦光景,现在生活好了,国家政策也好,儿女孝顺,想再多活几十年。
102岁老人刘秀英 爱晒太阳 爱吃洋芋糊汤
3月14日,在丹凤县龙驹寨镇冠山村,阳光照射下的村子显得很安静,在村主任王发祥家,二层小洋楼,院子显得很宽敞,门口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皱纹,双手显得很干裂,正在休闲的晒着太阳,孙媳妇抱着7个月大的孩子在院里玩。一会,老人坐在椅子上面带笑容地把孩子抱在怀里逗着玩,重孙子好奇地望着老人。
“我母亲就爱晒太阳,喜欢拄着双拐串门。”老人的儿子王发祥说,前几年,母亲还能正常行走,2011年下门前台阶时摔了一跤后才拄上双拐。老人吃饭从不挑食,一天两顿饭,定时定量生活很有规律。
今年102岁的刘秀英,有9个孩子,其中5个儿子,王发祥是老四。负责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是王发祥的妻子刘会芳。她说,母亲生活能自理,一次能吃一大碗饭,害怕吃多了消化不了,每次都控制着呢,最爱吃洋芋糊汤。
有人笑着说,老人还能再活50年。老人嘿嘿一笑只摆手,说“不行啦”。尽管年龄大了,耳朵有些背,但思维清晰,有时候别人问话,老人没有听懂,便笑呵呵地回应。
王发祥说,母亲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出过远门,年轻时粗茶淡饭,受过不少苦。老人性格好,也生气,但就是一会儿,过去了也没有啥。现在已是五世同堂了,最小的玄孙2岁多。老人过生日时是最热闹的,一家人要凑个四五桌才能坐下。
养生诀窍:生活起居规律,吃饭定时定量,爱吃洋芋糊汤,平时稍许运动,心态放宽心性豁达。
生活感悟: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就是最大幸福,就能长命百岁。
102岁老人龚兴理 干活做家务样样能行
丹凤县月日镇西康村地处大山沟里,今年已经102岁的龚兴理老人独自住在山脚下,三间土坯房看上去很是破旧。老人的2个儿子,大儿子在甘肃定居,小儿子和老人居住的远,平时隔几天过来一次看望老人。
老人的家房子尽管破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旁坡地上开满了山茱萸花,空气中充满了花香。3月14日下午,看到有生人来,老人颤颤巍巍地迎了上去。华商报记者上前问道:“老人家您身体还好吧。”老人笑笑呵呵说:“就是‘灯泡’(眼睛)不行了啊!”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龚兴理说,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平时就是她一人生活,做饭、洗衣服、扫地样样都能成。“早上了我就喝点黄酒、吃个饼,中午下点面条撒把盐就能吃。听到这里,在一旁55岁的儿子胡宝治便心疼起来,不停的责怪起母亲,嫌弃老人不吃菜、肉,但老人说,一个人就顺便将就吃。
龚兴理老人有2个儿子,大儿子定居在甘肃,老人由小儿子胡宝治照看。“母亲一个人居住,尽管隔天我都会来看,但老人还是说过自己很孤单,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胡宝治说,前些年,母亲还经常走几公里山路,到街道赶集买点吃的,现在也走不了远路了,都是我给准备好吃的,但母亲还是很节省。
胡宝治说,大哥现在也已84岁了,平时也不常回来看望老人,但他知道母亲想念大哥,说话间他便拨通了大哥电话。接电话的那刻,华商报记者看到老人眼睛有些湿润,说话的声音也明显变得沙哑起来。
打完电话,龚兴理叹息地说,很久没有出过大山,上一次还是十多年前了,是去大儿子那里,待了一段时间。龚兴理的邻居王米珍说,老人身体很好,性格也好,邻里之间相处的很好,有时候老人会去邻居家串门说说话。
养生诀窍:平时喜欢做家务,偶尔下地干活,吃饭以清淡食物为主,心态好、没压力。
生活感悟:在大山里生活一辈子,习惯了这里的安静祥和,生活劳作就是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