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春,梁中堂提出,为了解除人们对放宽政策的顾虑,建议中央批准他在北方地区选择一个县进行试点试验。翼城县“晚婚晚育加生育间隔”的试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徐花萍是龙华镇王庄乡的计生服务员,她在这里已经从事了7年的计生服务工作。当地村民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徐花萍在当地的口碑很好,计划生育工作在这里推行得“异常顺利”。
“主要还是因为政策好啊,村民都很欢迎。”徐花萍感慨说,“我干了7年计生工作,到现在还没遇见到过一起因为违反政策超生而被罚的案例。”
2011年,王庄乡郑庄村一共有19个娃娃出生。“有10个是一胎,9个是二胎。”徐花萍说,大家对这个二胎政策已经习以为常,“男娃儿女娃儿都一样”。
王庄乡计生服务站站长张建党告诉记者,翼城县的政策相对宽松,农民们对生育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先生一个,修整几年,再决定要不要生二胎。”
事实上,年轻一代更多人都选择了只生一胎。“大家都觉得不管男女,生一个就够了。”
卫彩云说,因为自己也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已年迈多病,家中没有劳动力。“幸好招了一个能干的上门女婿,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再重演,所以咬咬牙,生了两个娃娃。”
卫彩云的丈夫郝小东在县城打工,卫彩云一家六口人一年收入只有两万多块钱。卫彩云觉得,养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
试点成效
翼城县用27年进行农村二胎试验的事实证明,当地的人口增长没有失控,性别比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8月的翼城,油葵已经成熟,放眼望去,整个田间已经一片金黄。
在王庄乡北丁村,南方日报记者见到了退休在家养老的冯才山。见到记者来采访,老冯戴上了老花眼镜,嘱咐老伴到院子里摘一些自家种的圣女果。
从1990年开始,冯才山在翼城县计生委当了12年的主任,他是“翼城模式”的践行者。同时也见证了翼城县在这种特殊人口政策试点下取得的成功。
今年67岁的老冯思维敏捷,提到当年的事情如数家珍。在老冯的家里,没有什么起眼的家具,只有满满的两柜子书,是老冯最大的精神财富。
记者浏览了一下书架,发现上面摆满了人口、社会、经济、哲学等书籍。最为醒目的,莫过于《翼城县志》、《中国计划生育全书》和《中国国情大辞典》。
在推行二胎政策试点之前,老冯还是龙华镇的党委书记,当年一提起“计划生育”四个字他就头疼。
“不管你怎么下功夫,劲也没少费,钱也没少罚,孩子也没少生。原来县计生站的站长陈学业,当时是分管北捍乡计划生育的副乡长,人们开玩笑说,要是有小孩哭闹,大人吓唬说‘别哭!陈学业要来了!’孩子立马就不哭了。”
据老冯回忆,当时梁中堂给他们开会,告诉他们说可以生两个孩子了。“听了都觉得是不是听错了,国策不是生一个么,怎么还可以生两个,那大家是不是就要生三个、四个,不可收拾了?大家都觉得这个梁中堂胆子不小。”
老冯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翼城县人口发展测算表》,这是梁中堂在1985年7月,试点申请下来后做的表。即使是试点,翼城也面临着计划生育的目标考核。
老冯说,当时定下的目标是到2000年时,全县人口控制在30万。根据当年的测算表显示,预计到2000年,整个翼城县总人口为300331。而实际上,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翼城全县人口为303258,误差在3000人以内。
1985年,翼城县人大出台了《翼城县计划生育试行规定》、县委县政府下发了《翼城县计划生育试行规定实施细则》,次年,“两晚一间隔”计划生育政策在翼城县农村地区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