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傅边劝阻,边拿出手机报警。很快,民警赶到现场,接过阿姨手中的手机,询问对方身份和姓名。
“我是她儿子,姓张,学校要用钱,我叫妈妈转账给我。 ”
“你儿子姓什么? ”“姓王”,一番对话,骗子很快露出马脚,知趣地挂断了电话。
“我真的被骗了? ”看到民警在眼前,阿姨终于冷静下来,庆幸保安的极力劝阻。
徐师傅点点头,默默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很多人对我们的劝阻很反感,这是正常的,他们都被骗子洗了脑,被要求向所有人保密,即使挨骂讨白眼,我也要继续劝阻下去,电讯诈骗对百姓的伤害很可怕,一旦被骗就是一家一当。 ”
■ 柜员:
七旬老妪连跑三家网点
今年28岁的胡律庆,是建行云山路支行的一名普通柜员,在防范电讯诈骗工作中屡建奇功。
国庆长假,市民徐先生全家外出旅游,其70多岁的母亲因身体不适,独自一人留在上海休养。 10月3日,老人接到骗子电话,声称他们家涉嫌参与一起大案,要求徐母汇款到指定账户以证清白。老人被吓坏了,听信骗子谎言,来到建行云山路支行柜面。
“今年以来,建行浦东分行规范了劝阻流程,要求柜员做到‘一听、二看、三问、四提醒、五核对、六慎办理、七报警’的七步防范电讯诈骗工作流程,坚决阻断可疑转账。 ”接待徐母的,正是细心的胡律庆,“按照劝阻流程,我向老人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她骗子很多,不能随便给外地人汇款。但是,老人听不进去,执意汇款。 ”
“我清点了一下,老人一共有22张5000元的存折。我请老人在每张存折背后,注明身份证件号码并签字,本以为写完22张存折,老人或许就能冷静下来,没想到她还没清醒。无奈,只好报了警。 ”
民警赶到后,徐母当即表示不再汇款了。不料,骗子依然没有死心,继续给老人打去电话,花言巧语诱骗老人给他们汇款。就在一个多小时后,老人又去了白莲泾支行,结果在云山路支行发生的事,又重演了一遍,徐母还是没汇成款。
当天下午2点,老人想,就近的建行不让汇款,跑远一点总行吧。徐母竟来到六里地区的嵩山路支行要求汇款,结果,骗子还是没有得手。银行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又一次堵截了一起电讯诈骗案。
“正问、反问、求证,提问也有讲究,核对收款账户信息很重要。 ”胡律庆告诉记者,“银行转账是电讯诈骗的最后一个环节,被害人的损失最终都是从银行转出去的,如果我们也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顾客的利益谁来保护? ”
■ 大堂经理:
谨慎接触“勿惊”被害人
今年31岁的鲁妍雯,是建行云山路支行大堂经理。从柜台做起的她,深知骗子的狡猾。作为营业大厅的“指挥者”,应对电讯诈骗,鲁妍雯有一套自己的“土办法”。
“凡是被骗来银行转账的市民,情绪大多比较激动,如果我们的询问方式不当,很容易会惊动他们,甚至会换其他地方转账,这么一来他们还是会被骗。 ”在鲁妍雯看来,稳定当事人情绪是最重要的,不要去刺激他们,更不要引起他们的 “注意”。 “我是大堂经理,询问客人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并对其进行指导,是我的岗位职责,在旁人看来也是正常的。 ”聪明的鲁妍雯,巧用自己的职务职责,养成了勤问的习惯。只要忙得过来,她都会争取多问客户一句。
家住银行附近的李阿婆 (化名),是建行云山路支行的常客,大堂经理鲁妍雯对老人有些印象。几天前,李阿婆走进营业大厅,小鲁像往常一样上前打招呼,老人却不似以往那样热情回应,也没有拉着小鲁拉家常,反而一门心思打着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