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女性行长,有时营业大厅里的事儿,一旦“闹大”,轮到她出面时,大多非常棘手,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7万“装修款”险成泡影
俗话说“百密总有一疏”,赵晖和同事们有个心结,担心“防不胜防”,感觉肩上担子很重。
几周前,50多岁的周阿姨来到建行云山路支行,要求向一个外地账户转款7万元。 “当时,我正好在营业厅巡视,就关心了一下这笔业务。 ”赵晖说,“周阿姨把事情说得很详细,她说她家刚装修好,7万元是给装修队的工钱。正巧这时,营业厅里有两位周阿姨的邻居,上前跟我们说,周阿姨家的确刚装修好。 ”
“至此,这笔业务看上去挺正常的,柜员便开始为其操作。就在这时,柜员随口问了一句,收款人的详细情况,没想到周阿姨没答上来。 ”这下引起了赵晖的注意。 “当时,我觉得有点奇怪,通常装修队都是分期分笔跟东家结算装修费的,而且大多是现金结算,周阿姨家怎么要用银行转账呢?而且用的账户还不是上海本地开户的?”
种种疑点,都指向了电讯诈骗。细问之下,周阿姨道出了原委。原来,她在家接到来电,询问她是否在某医院开过2万多元的药物,其医保账户被盗用,信息就是银行泄露出去的,要求她到银行将存款转入安全账户。
“骗子编得煞有介事,为了迷惑我们,糊涂的周阿姨还根据自身情况,编了个故事给我们听,所幸被及时揭穿,保住了7万元血汗钱。 ”
赵晖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各界对电讯诈骗的重视,防范措施日益到位。骗子又对骗术进行升级,甚至会提前告诉被害人汇款人信息。“每次成功劝阻后,我们都要多问几句当事人骗子是怎么说的,因为我们也要从中找出新的防骗方法。 ”
砸坏密码键盘全不配合
哐啷啷……近日,建行云山路支行营业大厅里,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拿着2000元现金,要给女儿汇款。柜员按照正常程序,告知当事人近期电讯诈骗多发,不要给陌生账户汇款。不料,刚提醒几句,男子突然激动起来,一把抢回放在柜台上的转账资料和2000元现金,并声称“不转账,不给看”。
见男子越说越激动,甚至拍起了桌子,赵晖立即上前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只不过是好心提醒,如果您不能接受,我们表示道歉。 ”
“我才不管被不被骗呢,你们问那么多,我不转了。”说着,男子随手拿起柜台上的密码键盘,在桌子上砸了几下,便转身逃离了现场。
“这位顾客的事儿,至今还是个谜,我们只是提醒他小心上当,他的反应有些过激了。 ”赵晖坦言,为了加强风险提示作用,客户来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时,柜员会提供一份防范电讯诈骗风险告知书,要求客户仔细阅读后签字。的确有个别顾客,认为银行在推脱责任,不肯签字确认,其实,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要提醒客人避免电讯诈骗,可是依然有人不理解。
“其实,为了减少顾客排队等候时间,我们优化了一系列柜台流程,但防范电讯诈骗的措施一旦实施后,凡是遇到转账的,都要提醒一句,如果是大额交易的,还得核对收款人信息。为此,柜台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觉得这是值得的。储户把钱款存在我们银行,就得为顾客负责。 ”
赵晖和同事们希望,能有更多市民理解和支持他们,共同防范电讯诈骗。
◎记者手记
银行三道防线防诈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家银行普遍采取了柜面、大堂经理、保安和警方的三道防范电讯诈骗防线,对任何可疑类客户转账行为进行详细询问,直到弄清楚是否被诈骗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