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执法官,被媒体称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
在他的一生中,“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这句话既是准则,也是信念。
走近李昌钰,听他讲述“神探”背后的故事
“近来我旅行了11个国家,到了祖国后又分别去了9个城市,杭州是最后一个。”李昌钰说。
4月的杭州,春暖花开,气温达摄氏18度。在西子湖畔之江饭店,“神探”接受了《法治周末》记者的专访。
“3?19案”“我没拿他一块钱”
有些事件,总是人们茶余饭后饶有兴趣的谈资。对于6年前的“3?19枪击案”,舆论各说各话,乐此不疲。
真相上迷雾重重,以鉴识科学家身份卷入其中的李昌钰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喧嚣。
涉足该案并非他的本意。
2004年3月19日,台湾大选投票的前一天,参选一方“绿营”陈水扁、吕秀莲在台南进行选举造势活动时,宣称遭到不明枪击并受伤。这次事件导致台湾政治的重大变化。第二天,本来处在弱势的陈、吕在大选中实现大逆转,以微弱优势获胜。参选的另一方———“蓝营”国民党要求彻查事件真相。
得知消息时,李昌钰正在纽泽兰某国际会议上作演讲。“当时是‘蓝营’先来找我,希望我主持公正。”他回忆说,“如果掺杂了政治因素,所谓‘主持公正’不是真正的公正。我也深知无论我得到什么结论,总有一方不满意。所以我当时让他们另请高明”。
最终应允此事还是出于徒弟的自告奋勇。徒弟说“我保护你”,“一定要去”。“后来我去了,一到台湾就被媒体围了个水泄不通,跳到‘火坑’了,他哪里还能保护我?”李昌钰作可怜无奈状。
最后,李昌钰的鉴证结果是,陈水扁肚上的伤确为枪伤,而且和现场捡获的铅弹的微小颗粒相符。
对于“确为枪击”的结论,“绿营”喜,“蓝营”恼。
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李昌钰说“我的鉴定工作经得起科学考验”。而这句话一度成为非主流表达。
“不论多么无法避免的、棘手的案件,我要做的都仅仅是不偏不倚、讲出真相和事实。”他说。
舆论洪流中他冷静地面对。
不过,他也坦言自己曾有委屈,“当时很多人传言陈水扁给了我多少多少亿美金,让我作有利于他的鉴定……现在陈水扁被抓了,他每一笔钱都查得清清楚楚。假如我拿了他一块钱,现在报纸上的报导早就铺天盖地了”。
“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这句话既是李昌钰的准则,也是他的信念。有媒体形容他“如同一个探险家,让观众在惊悚与之后的喝彩中跟他一起将感觉释放到底”。其实,别人眼里的探险,对他而言就是一门纯粹的科学。
所以,当记者问及“若出现鉴定的物证已经确凿但法庭不予采信时,您有什么感受”时,他很平静地强调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刑事鉴识专家,我只能对我所掌握的证据负责。在审判环节,我不会因为我的鉴定结果不被采纳而有个人情绪。
注重团队 喜见全球警方通力合作
事实上,一生从事刑侦和鉴识50多年、到全球42个国家调查过八千多起案件的李昌钰“手上还有800多起积案没有侦破,这些案件在时间上均跨越了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