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商洛中学副校长刘占良
商洛日报讯 刘雪黎
刘占良,现任商洛中学副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立人以德,用爱心铸就师魂。1995年深冬的一个夜晚,正在批改作业的刘占良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刘老师,陈志刚晕倒了!”他疾步走出门外,跑到教室,背起陈志刚就赶往医院。第二天,他又把可口的饭菜送到病床前,看着床下破烂的黄胶鞋,看着床上的一双“光脚板”,心里直泛酸。他交了医药费,又买来棉鞋棉袜和营养品,陈志刚被感动了,直流眼泪。学生韩龙因与父母争吵而离家,刘占良得知此事,与两名教师一起,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查了一家又一家旅馆,凌晨2点多在东郊一家网吧内找到了他,温言细语,耐心劝导,韩龙带着羞愧,痛快地与父母一块回家了。在32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刘占良始终用言行感染学生心灵,用爱心催升学生品质。
立业以勤,用执着诠释智慧。刘占良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在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逢他上课,学生神志集中、思维活跃。学生们都说:“听刘老师的课,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他爱研究,善思考,勤实践。探讨教材教法近乎痴迷。有一次中午回家,边走路边看书思考,以至于被路沿石绊倒,被回家的同事扶起,又好笑,又心疼。他先后参与2个国家级、3个省级研究课题,参编论着5部,有26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组织各教研组开发出48种校本课程。
担任学校领导后,刘占良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研教改和新教师的培养工作上。2006年秋,他带领9位教研组长去湖北黄冈学习课改经验,由于时间紧,赶火车、坐汽车,顾不上吃饭,途中一天半,让大家吃了两箱方便面。大家虽口有怨言,但却心生感慨:刘占良真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啊!
对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提出“一年上路,两年适应,三年挑大梁”的培养目标,并亲自结对帮教,靠“每周一课”锤炼、借“同课异构”打磨、用“赛教活动”提升。获得赛教一等奖的皮宇峰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刘校长对我的长期指导,我连复赛也入不了围!”
立行以正,用品德赢得口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刘占良同志心怀平淡,甘守清贫。他经常牺牲节假日,主动为学生辅导课程。有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家长,为了表示谢意,诚心实意请他吃饭,但都被他一一婉言拒绝了,有时差点还和家长“翻了脸”。他把家人给他刚买回的新衬衣送给了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贫困学生薛建华,该生至今还感念不已。在每年新招录教师这件事上,他都严格执行学校招教程序,带领教研组长、学科骨干集体听课、量化打分、综合评价,公开透明,优中选优,从不为人情关系所左右。他的教务教学工作很繁忙,但经常挤出时间到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宿舍里,嘘寒问暖,谈心交流。刚参加工作的张凡老师,因父亲遭蜂蜇在西安住院,刘占良得知情况后,拿出自己的一万元钱“救急”,令张凡同志感动不已。
他正直向善的品质在师生中广为传扬,深受学生的欢迎、同仁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是大家公认的“金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