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精准扶贫 商洛在行动

金融扶贫—镇安精准扶贫新引擎

2014-11-06 08:53:57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陈风军 陈小锋 谭显根)“多亏县委、县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既解决了我们资金的难题,又让咱们多年来想发展乡村游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谈起精准扶贫,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移民搬迁点搬迁户刘长卫富有感触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刘长卫等5户移民户利用靠近塔云山景区的区位优势,申请1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与省神州假日游公司合作发展度假休闲游,联合经营农家乐,举办秧歌、山歌等民俗风情文化活动,每户毛收入5万多元,担保基金的实行,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难、利息高的问题,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和动力。
  为有效解决制约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问题,镇安从今年5月开始探索实施“制定一个规划,开发两种产品,探索三种模式,完善四大机制”为内容的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工作制度,加速了精准扶贫进程,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从扶贫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承载致富梦想
  从2014年5月起,镇安县启动实施扶贫担保基金贷款制度,成立相关组织,出台一系列文件,为精准扶贫基金提供支持保障。县政府从财政、扶贫、发改等渠道筹措2500万元资金作为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储备金,由县农商行按照1:5的放大效应,每年向贫困户发放担保贷款1.25亿元,到2020年累计达到20亿元以上。
  县上规定,每户最高贷款5万元,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最高可贷50万元。贷款利率实行低利率、政府贴息,镇安农商行在现行利率基础上给予优惠30%,政府给予贷款户50%的利息补助。实行先贷款后贴息的办法,由农商行按照贷款期限,按年结息,县财政资金按照50%予以利息补贴,通过惠农资金“一折通”兑付到户。
  一石激起千层浪,丰收村兴起产业潮。村民汪和春贷款25万元,开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带动40名贫困人口就业;村民李先进贷款5万元种植烤烟40亩;村民朱昌发种植甘蔗15亩,贷款5万元购置甘蔗酿酒设备,年收入5万元……
  据统计,镇安目前已落实扶贫储备金贷款8250万元。其中种植业贷款2350万元,养殖业贷款3050万元,个体经营户贷款1700万元,各类经济组织实体贷款1150万元,目前贷款户发展项目全面启动,为产业输血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大金融模式”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为着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镇安县多措并举为金融扶贫发展保驾护航。
  据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加强对担保工作管理,县上加强了制度设计,制定下发了《陕西镇安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规划》,确保金融扶贫真正落地生根。
  县农商行行长耿利剑告诉记者,为满足不同扶贫对象的需求,我们开发了金融扶贫农户贷和金融扶贫产业贷两种产品,分别用于支付个人类和合作社、公司类客户。其中用于支持贫困户的贷款原则上占当年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总额的80%以上。
  半年来,镇安县通过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三种金融扶贫模式:“基金+贴息”保障,让贫困户踊跃贷款自我发展;“公司+职工”担保,让银行敢于放贷支持发展;“服务+技术”支撑,让信贷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了金融扶贫联动协调、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服务监测考核、政银扶贫机构定期磋商等机制,建立县、镇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贷款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设立专用柜台,政府提供产品菜单,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做到随到随办,方便快捷。
  为了让银行和贫困户吃定心丸,县政府设立储备金,启动资金为2500万元。储备金实行专户存储管理,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农商行作为承贷金融部门,重点面向全县145个贫困村,抓好1540户金融扶持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县2.36万户扶贫户实施金融扶持脱贫。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扶贫贷款担保基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做好金融扶贫贷款的投放、监管、回收等各项工作,实现了领导、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加强广泛宣传,印发精准扶贫基金担保贷款简介宣传单3万余份、发放《精准扶贫资料汇编》400余本,通过县镇村便民大厅(中心)与群众面对面解答群众提问,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