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杨鑫捐献造血干细胞专题

商洛日报女记者昨进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

商洛日报女记者昨进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

2014-08-20 08:46:50

来源:三秦都市报

  本报日前报道的商洛日报女记者杨鑫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大家的关心下,8月14日上午,杨鑫注射了捐献前的第一针动员剂,这也是她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开始。昨天上午,在细胞采集室做了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目前,她的身体未出现不适反应。

  打一次动员剂造血干细胞增加20多倍

  据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工作人员陈志超介绍,动员剂也叫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是刺激骨髓腔内大量地产生造血干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少,不能满足移植需要,但是注射动员剂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以增加20多倍。

  8月14日上午,杨鑫在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在12楼血液科注射完捐献前的第一针动员剂,负责杨鑫此次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副主任医师朱玲介绍说,第一针动员剂后观察时间要长些,最主要是怕过敏。朱玲还嘱咐杨鑫要好好休息,注意饮食。

  昨进行第一次正式采集

  昨日上午,杨鑫在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工作人员悉心照顾下,进入采集室第一次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采集近四小时,共采集200毫升左右,期间杨鑫除了感到面部有些酸麻外,并未出现其他不适反应。

  受捐女患者送来感谢信

  昨天,接受杨鑫捐赠造血干细胞的30岁北京女患者,让医生送来了一封手写感谢信。在信中她说:“我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的消息,父母和弟弟的配型结果都不能与我匹配,让我万念俱灰,已经失去了生活信心。”随后,因为杨鑫的配对成功,让她又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不幸中的万幸,是遇到了不曾相识的你,让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说,杨鑫的无私帮助,将影响她的一生,除了感激外,等她病好了以后一定要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最挂念的是3岁儿子

  “出来五天,儿子打电话说想我了。”杨鑫告诉记者,她在北京这几天最挂念的就是老家的3岁孩子,所以每天坚持跟孩子通话。“妈我想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她说,每次听到孩子在电话那头这么说,就想能一次性采集成功,早点赶回家。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为杨鑫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她成为全国第4385位捐献者。“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患者生命,她捐献的善举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由于捐献工作的规定,杨鑫只知道受捐者是一位30岁的北京女子,其余信息都不了解。“虽然我跟她素未谋面,既然能够成功配型,这就是缘分!”杨鑫说。

  据了解,8月19日与杨鑫一同赴北京空军总医院进行捐赠的阎良人汤晓东也将进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配型成功,将帮助挽救一位英国患者的生命,成为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特派北京记者葛兰)

  • 相关阅读
  • 杨鑫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4385位志愿者

      8月18日至19日,商洛女记者杨鑫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采集室顺利捐献了373ml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373毫升  18日上午8点50分,杨鑫和骨髓库陕西...

    时间:08-20
  • 杨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亲历日记七(图文)

    再次被粗大的针头扎在左右胳膊的血管里   商洛之窗北京8月19日电(记者杨鑫)晴星期二《采集190ml的造血干细胞》  来北京的这几日天气一直很给力,好像也在支持着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  早上8:00护士准时为我...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