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收藏动态

保护历史建筑靠民间政府合力

2013-08-30 10:23:43 来源:

  今年7月以来,本报开展了“发掘广州历史建筑及文物”系列报道,请市民推荐历史建筑线索。据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浩军介绍,本报推荐的48条线索中,有31条被纳入了即将面世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前天,本报与市文广新局在逵园主办“为未来留下历史的美丽—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民间圆桌会”,继续收集来自民间的声音和建议。在座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业主代表以及开发商和地产中介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讨论。

  84岁的麦老是我国文物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前天他偕同夫人一起专程赶来参加圆桌会,表达对文物以及历史建筑保护的关切和焦灼之情,建议尽快出台历史建筑认定准则,保护、利用、管理好,并解决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不足的窘况,同时也充分肯定并感谢广州日报多年以来对广州市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关注和呼吁。

  麦英豪认为,对于现存于广州的大量市级、省级文物以及历史建筑,空置是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历史建筑必须坚持保护、利用、管理三个方面相结合,只有利用了,它的寿命才能长久,空置很容易出现因潮湿而霉变等现象。“不利用就只是个空壳,但利用之余一定要加强管理,不能脱皮换骨。”

  而如今,文物大部分是由文物主管部门来管理,对此,麦英豪认为可以融合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管理,行政部门在其中担任监督的角色。同时,若出现私有的历史建筑或文物出现抢修需要而急需资金时,可以考虑由政府先出钱垫资修建,在日后租用过程中逐步扣返这样的形式。

  麦英豪呼吁,有关单位应该在广州市进行第五次文物普查之前,为历史建筑的认定制定一个准则,譬如年限、历史特色、保存状况等,还要把文化名人的旧居保护下来,“先挂一个牌就好了,文化名城离不开文化名人,公布一批就立刻挂牌,不挂牌大家怎么知道是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呢,一定要切实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在出现金陵台妙高台被拆、先秦古墓被毁等一系列事件后,麦英豪随即致信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认为两台的被拆虽然是件坏事,但同时也是件好事,通过媒体的大幅报道和宣传,“所得到的宣传效果远远比以往博物馆日的宣传、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效果好得多了,起到了宣传和保护文物的作用。”

  麦英豪认为,目前广州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他举例说,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担负全市十区两市地上文物保护的有5人,地下考古发掘的有8人,而现在广州市已经核准的在建项目有700个之多,当中不少都涉及文物的勘探发现,只能粗粗进行,“面对大量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不犯错已是万幸。”他建言,应该向全国学习,北京、郑州等城市早已成立文物考古研究院,设两个中心,包括文物咨询中心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职文物的科研和保护。

  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有60多年的麦英豪说,广州以往在文物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全国8大考古研究中心之一,建国十年后由郭沫若编辑出版的《新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中, 序言第二段特别列举了诸多在考古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省份,而广州和成都则作为市级单位与这些省份并列,“那时候广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考古基地,近年来却苦于专业人才的不足已经远远落后于郑州等地。”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绍康:

  陈绍康说,作为协助市领导分管文化的负责人,能够参加广州日报主办的有专家与市民、业主、开发商等参加的圆桌会,非常有意义。

  广州一直以来继承和发扬岭南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岭南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但是我们也很心痛地看到,由于各种的原因,有一些建筑被破坏了,很多广州历史建筑散落在街边小巷,还没来得及系统地收集、统筹规划、系统保护。这里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挖掘。广州日报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给政府工作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