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婉儿“辩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武则天看上官婉儿聪慧可人、文笔精通,而且明晰行政事务。于是将她从官奴婢提拔到掌管宫中诏命的女官,当了自己的“女秘书”。
女官特例 百司表奏多参决
上官婉儿并非唐代唯一的女官,但却是女官中的特例。杜文玉说,唐朝女官制度自隋朝延续而来,按规矩,宫中女官都是为宫廷生活服务,不得参与政事讨论。然而,武则天十分信任上官婉儿,“自圣历(注:698年)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能参与政事,接触政治核心,得益于唐朝制度的开放和皇权的转移。
武则天不怕上官婉儿复仇吗?杜文玉推测,因家庭剧变发生后,婉儿仍处襁褓,郑氏为保其康健,没告诉婉儿复仇一事,又或者上官婉儿如不委曲求全,难保性命。而武则天明知其是上官仪的孙女,却爱惜她的才华,可见其胸怀。
彼时,上官婉儿手握的权力相当于宰相,意见可直陈武则天。但在皇帝身边,稍有不慎就是生杀大事。《新唐书》载,婉儿“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古代的一种肉刑)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可见武则天对其才华的珍惜。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上官婉儿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杜文玉认为,不知其墓志中是否记载,需待墓志公开后才可知晓。
文采超群 能称量天下文士
中宗李显在公元683年父亲唐高宗去世后,曾一度称帝,但只当了2个月,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22年后,李显重登帝位,他做了一个决定,将年近40岁的上官婉儿纳为嫔妃,后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受到更加重用。
上官婉儿钟情诗文,她的才华在中宗时期显露无疑。杜文玉说,婉儿曾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作词,并设立由才子组成的修文馆,使宫廷大盛诗文之风。
宫中每每宴饮,上官婉儿都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写诗,且每篇都各有特色,而且她还常为赛诗会当评委。野史曾记载婉儿判诗,最有名的要数709年(景龙三年),当时争夺一、二名的是以五言诗齐名的宋之问和沈佺期。这二人一直难分伯仲,婉儿看过诗文后,认为宋之问的诗最好,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这一评价令众人信服。
婉儿判诗,也应了说她能“称量天下文士”的传说。晚唐文学家吕温曾写:“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但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虽才华横溢,但她生活在宫廷,缺乏对民间生活的了解,她的诗歌相较其祖父,缺乏生命力。
政治钩沉在太子政变后谋自救
史书载,中宗复位不久,上官婉儿勾结武三思,拉拢韦后,先是使武三思重登宰相之位,武三思掌权后,为排除异己,残酷地将大臣敬晖等许多人杀害。
《新唐史》记载了上官婉儿复杂的私生活,她是唐中宗的嫔妃,也是武三思的情人,而且在宫外有豪宅,结识各色人等,做买官卖官等政治交易。
对于朝野的不满,上官婉儿并没有察觉。然而有件大事教训了她。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满武家擅权,起兵诛杀武三思及亲党十余人,并派人到宫里寻找上官婉儿,意欲杀之。
上官婉儿闻讯急忙报告唐中宗和韦皇后,韦后和中宗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依婉儿计策向门下的叛军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李重俊终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