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上官婉儿意识到,该为自己谋条后路了。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杀,上官婉儿感到韦后气数将尽,联络太平公主,连夜起草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帝。是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韦氏一党尽数被杀。上官婉儿为自保,手持蜡烛率宫人迎接搜捕她的御林军,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官员刘幽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一边。
刘幽求向李隆基报告后,李还是下令将上官婉儿斩杀。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死时年仅46岁左右。
减税于民一份诏书挽回身后名
上官婉儿死后,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赐其谥号“惠文”,复封为昭容,这意味着给婉儿正名。杜文玉认为,这是她生前起草的那份诏书发挥了作用。
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也后悔当年的决定,专门叫人搜集上官婉儿的诗文,为她编纂了20卷的《上官昭容集》。
回望上官婉儿的一生,杜文玉的评价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女政治家。”他不愿对其政治家的评价加上褒义词,因为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等人勾结,迫害了多位唐朝大臣。以至于今天,人们发现她的墓早已被大范围破坏,这更可能是上官婉儿生前的政治仇人进行的报复行为。
但她的确善于处理政事,《资治通鉴》保留了一条上官婉儿关于服兵役的政治方案,韦后毒杀中宗后,想临朝称制,要收买人心,上官婉儿向她建议,把成丁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改为23岁到49岁。古代以成年男丁承担赋税徭役,将成丁的年龄范围缩小,意味着老百姓的负担也会减轻不少。这一政策还曾付诸施行。
在大唐帝国的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即便已经手握相权的上官婉儿,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围绕在她身上的许许多多谜团,还有待日后去揭开。(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