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艺术品档案库和艺术品身份认证系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惠泽大众?对此,冯家驳告诉记者,在世艺术家可以在创作的时候便由专门的认证机构建立其创作资料库,进行身份认证。由此,未来大众在收藏时便有一个参考体系可以依循,“但对于治理现在混乱的市场作用不太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起草人之一、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的观点与此类似。他指出,艺术品市场不会因为作品备了案,流传有序了,赝品就会减少,因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如果国家建立起对赝品的问责制度,则更能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在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赵榆看来,收藏艺术品的魅力在于“收的是艺术,藏的是文化”。收藏爱好者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去学习、掌握鉴别真伪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些数据,“依靠数据而不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对待艺术品都有点投机心理。”
艺术市场从业人士王从卉也支招,藏家应该多去画廊、博物馆看展览。进而多看各种出版物,“在世艺术家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做过很多展览,为展览而出的出版物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途径。”王从卉指出,藏家对艺术家的信息动态掌握越丰富,越有利于对其作品的审美判断及收藏,“事实上,你还可以通过与在世艺术家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其艺术风格、特色。”
■ 西方经验
防伪证书跟随艺术品流通
在西方,艺术品流向市场的整个环节较规范。
首先,在世艺术家创作一完成,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数据备案。画廊在进行第一手销售时,会出具完备的防伪证书和收藏证书,证书上注明作品的名称、材质、版数、何时由何人购买。
进而转手流通时,作品的防伪证书和收藏证书便至关重要。二级市场拍卖行业的专家会比对证书、作品风格、艺术特色,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鉴定,以决定是否上拍。
西方拍卖行在对拍品标注时也持谨慎态度:如果艺术品落款为清代,但专家又无法准确断定时便写上(款)等字,将真伪的最终判定权留给买家,甚至留给拍卖场上的资本和市场来判定。
第三方鉴定机构在西方也存在,一般都是基金会、博物馆,但其鉴定范围只针对旗下艺术家,而不会通吃,“西方没有一家独大的第三方”,王从卉指出。
【雅昌鉴证备案流程】
藏家线上申请
编辑作品初审
艺术家初审
电话预约藏家鉴证
现场鉴证
对艺术品进行物理检测并备案
备份数据云存储,证书发放,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身份证”(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