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文化研究

青铜器:一个时代的身影

2012-09-14 12:10:05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背面图案分别选取了先秦夏商时期具有典型性的青铜器样式,衬以该器物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青铜器名称字样及面额。背面图案分别为商代兽面纹方鼎、夏代乳钉纹爵、商代兽面纹斝、商代兽面纹鬲、商代弦纹盉,其中鼎与鬲为食器,爵、斝、盉为酒器;其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该套纪念币在借助写实、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条件下,使各个不同的青铜器风貌得到了精细的还原,同时,还融入了当代的创作理念以及铸币精神。因此,青铜器已经从生活的烟火气息脱胎到了一个在艺术眼光观照下的精神产物。这正如历史的彼时彼境,人们用他们独特的审美、朴实的祈愿以及困惑、恐惧创造了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一样,它们都凝结了某种情感与情感范畴之外的东西。

  青铜器,作为中国的顶级文化遗珍,其态于古朴敦实中透出雍容大气,其神于静穆肃然中构建瑰丽神秘,于动容处深概其文化内涵与文明积淀的博大深厚。通过它,我们找寻属于自己的根;因为它,我们怀揣着一颗热烈而困惑的心;最后,我们安静倾听,那些无声胜有声的历史脚步与葱茏岁月。青铜器,就像某种符号,指认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更像某种独特的印记,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情绪、气息、精神、规则以及日常的喜怒哀乐。因此,青铜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它更以其独特的形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以及文明的变迁。此次央行发行以青铜器为题材的金银纪念币,在传播青铜器文化的同时,更是显示了一种尊重、热爱民族文化的品格。

  仪式:从“纳(内)、入”与“设”说起

  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礼记?礼器》有言:“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可以说,“纳”是青铜器第一位的功用,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当人们用特定的器物去盛装食物、物品之时,人类文明范畴中的与之相关的“仪式”便慢慢应运而生。比如什么器物应该装什么,在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来装以及如何盛装等等一系列的类似仪式的日常考量便出现了。仪式,是很多生物族群都具有的,而惟人类的仪式不仅形式繁多,而且充满人类创造的智慧以及心理、精神、文明的庄严肃穆感,比如祭祀仪式、巫术、成人仪式等等。它可能源于人类对某种东西的偏好,也可能是源于一种原始的审美倾向,更可能是源于现实的生活经验。对于青铜器而言,它从盛东西的器物发展到陈设,首先显示了人类情感世界正向着愈来愈丰满的高层次发展。其次则是一种生活仪式的变更,从作为饮食文化中的一种器物仪式转向了一种有关美感体验的仪式和深具宗教意味的礼器属性。在祭祀仪式中,青铜器物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如《说文》中便有言:“鼎,和五味之宝器。”鼎在先秦时期成为众多重要仪式的首选之物,它甚至以静默的形式暗示并完成了某种仪式,比如鼎的多少曾经代表着权力等级的高低。

  青铜器作为诸多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器物的形式为我们记录下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喜好、习俗、情感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变化。通过它,我们仿佛能闻见那些岁月里的烟火气息。

  情结:由“炤物”或“象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