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品遭遇滑铁卢

2012-10-19 16:49:46 来源:

  近日,香港苏富比打响今年艺术品秋拍第一枪。可惜,由此树立的行情“风向标”却透露出危险讯号。“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日前总成交额仅为1.3亿港币,上季为2.11亿港币,以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更是集体遭遇滑铁卢,大多数作品以刚过估价落槌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甚至还有作品流拍,这在前两年几乎是不可想象事。难怪有赴拍卖现场的业内人士感叹中国当代艺术品遭遇“黑色星期天”,“拍卖现场表现很冷,来的藏家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买家开始离席”。要知道,当代艺术品素来可谓香港苏富比的拳头板块。

  盘整后更有竞争力

  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上抬头是“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2006年随着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在纽约苏富比拍得98万美元(当时合900多万元人民币)。2007年至2008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疯狂暴涨期。

  赴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的策展人顾振清告诉记者,苏富比作为上市公司所显示的拍卖纪录是业内认为较为真实的,基本上不存在做局或者受资本方影响的可能,虽然眼下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结果并不理想,苏富比也能够坦然接受这样的事实,这说明当代艺术品市场真的到了谷底。他认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趋冷是件好事,“资本可以更谦虚”。他这样解释道:“中国当代艺术品从2005年开始起跳到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微博)出现‘天价’作品,再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峰回路转,国内经济和资本来接盘,使得当代艺术品这一波行情延续了8年。今年苏富比‘温度计’的最低点似乎预示着资本方对这波行情的放弃。”不过,他也指出:“当代艺术的‘蛋糕’已经做大,再缩小也不会小到2000年以前,它需要的只是市场的整理,整理后更有希望和竞争力。”

  应先审视艺术价值

  有艺术评论家直言:“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在滑坡,不少小有名气的艺术家都卷入‘赶场子’的艺术生产状态,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艺术。当代艺术家们俨然被当成了财富明星,却没有人认真向大众介绍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这种状况下的市场不是真正意义的资本‘运作’,而是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投机资本‘炒作’,是应该反省了。”他认为真正对中国社会进步负有责任的当代艺术家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绝不属于一干热热闹闹的商业明星,而是得靠作品的艺术价值说话。

  顾振清提醒买家:“在国外,当代艺术品表现为消费和收藏,但在国内表现为投资和投机,时下投资和投机到了冰点的状况预示着中国艺术品的转折。以后大家买艺术品不再是为了增值或者变现,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恢复正常。一方面,当社会对艺术价值有了正确认识,就不会一味接受艺术品的增值,也会接受艺术品贬值的事实。另一方面,当艺术消费过度到艺术收藏时,会更长远地看待艺术作品的价值变化,艺术作品保存的时间越长越有增值的空间,越是想要投资或者投机,就越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