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商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促进工业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作为保增长的关键,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特别之难有特别之为,特别之举破解特别之难,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由低速开局、止滑回升到趋于平稳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0.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5.6%,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保五争十"的工作要求。
临危不乱 沉着应对
针对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危机发生以来,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及时安排部署工业生产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市直部门联县,并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企业恢复性生产的紧急通知》、《关于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百人百日进百企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1500万元用于工业企业贷款的配套贴息,各县区设立了500万元县级配套贴息专项资金,在困境中为企业加了油、输了血,增强了企业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把工业经济工作抓实抓细,商洛市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工业发展中的土地、环境、安全、资金等方面重大具体问题。二是建立银企协作机制。定期召开银企推动会,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环境保障机制。建立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和投诉处理快速反应机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建立工业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各县区委、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了各自的工作机制。商州区把今年确定为"创业年",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三级包抓责任;洛南县抽调相关部门科级领导和干部组成"专门工作队"进驻未开工重点项目单位和重点企业开展帮扶工作;丹凤县成立了客商投诉中心,规范对企业的检查;商南县实行县级领导帮扶企业包扶责任制;山阳县开展了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并制定了"六个一"工作机制;镇安县建立了重大项目建设"派驻监察室"制度;柞水县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包抓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制度,实行"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项目"的工作机制。
为了切实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商洛市政府责令市工经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委、政府深入开展了"百人百日进百企"专项活动,全面落实市、县领导班子帮扶包抓企业责任制,对正常生产企业,全力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确保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半停产企业,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对停产企业,扎实做好稳定和职工培训工作,组织企业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检修设备,整治环境,组织开展好职工技能培训,为复产做好准备。至年底,70%以上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复产。
落实政策 打出三套"组合拳"
为认真落实中、省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在省工信厅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商洛市工经局联合财政局,及时打出了"增资、增储、促销"三套应对金融危机的"组合拳"。
所谓"增资"就是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贴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贷款无规模限制的大好机遇,采取"政府贴息、银行支持、企业自筹、部门让利"的办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的原则,先后组织了多次银企合作促进会,为162户企业牵线搭桥,落实银行贷款近28亿元,并分9批上报省上共153户企业,申请贴息补助1.26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01户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工业品储备贷款获得省市县三级财政贴息63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