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商洛市地税局“五卡审批”制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项目获得陕西省地税局的审批认定。
“三公”事项以及大额资金支付、固定资产处置等事项都是事关“权、钱、物”管理、群众热切关注的敏感问题。商洛市地税局按照“不改变领导分工、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科(股)室职能,着重规范五种事项审批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强化监督制约”的思路,针对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公费学习考察、大额资金支出和固定资产处置等推行“五卡审批”制度,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和“什么环节审批、谁审批、审批者承担什么责任、责任如何体现”的问题,在有效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审批权限是什么、审批责任有哪些”是“五卡审批”制度的核心内容。商洛市地税局制定专用的审批卡,明确“五种事项”的主管科室、分管领导以及主要领导的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责任,为每个岗位编制《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绘制《岗位工作流程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管理,为“五种事项”的权力运行定下了规矩。同时,按照规定每年对“三公”事项下降幅度下达量化指标,将“五卡”审批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检查考核,严肃实施行政问责,有效杜绝了“五种事项”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苗头。
为确保“五卡审批”制度落到实处,市地税局坚持实施岗位廉政风险预警提醒制度,针对“五种事项”实施环节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大小在事前发放红、橙、蓝三色《岗位廉政风险预警书》,被预警提醒的单位或个人要制定风险防范举措,作出廉政承诺,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反馈书面回执。推行《廉情公开制度》,坚持对“五种事项”审批情况进行按月汇总,并采取会议通报、局务会成员传阅等方式进行公开。在全系统成立10个反腐倡廉群众监督小组,群众监督小组成员直接参与“五种事项”的决策、实施全过程,确保党员干部知廉情、守廉规、兴廉风。(李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