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冀兴民)2012年,市直部门18个单位对口包扶山阳县18个贫困村。一年来,包扶团发挥部门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使包扶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深入宣传教育,实施科技扶贫。各包扶单位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学文化,增强自身脱贫致富能力。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33期,受训4579人;围绕“书记讲党课,聚力促发展”活动,为农民党员讲党课47次,受教育党员785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各包扶单位迅速行动,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包扶村宣讲十八大精神,共开展宣讲活动27次,受教育群众25352人。
加快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各包扶单位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共帮助包扶村引进人才5人,技术14项,项目21个,资金8744.5万元,兴办企业9个,确定种养业项目37个,发展经济作物3万多亩。18个包扶村有4181解决了温饱,4456人实现了脱贫。
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兴办实事。各包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尽最大努力争取投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包扶村做好事、办实事。共投入资金427万元,捐物折价257.2万元。帮助包扶村新修基本农田1010.3亩,整治河堤23.3公里,整修道路73.4公里,解决了13个村1014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帮助架设农电线路36.1公里,落实移民搬迁388户,帮助4所学校修建校舍43间,完善党员活动室15个。
动员社会力量,扶助困难群众。各包扶单位着力为农村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18个单位先后动员干部职工456人,捐资3万多元以及衣被、粮油、农资化肥等,扶助困难群众456户13000人,救助困难学生120人,使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口和困难家庭儿童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得到有效保障,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